肝硬化失代偿期的辅助检查主要有血常规、肝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腹水检查等。
1、血常规血常规可评估贫血、感染及脾功能亢进情况。肝硬化患者可能出现血红蛋白降低、白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少。脾功能亢进时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贫血可能由消化道出血或营养不良导致。血常规结果异常时需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明确病因。
2、肝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查包括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凝血功能等指标。失代偿期患者常见白蛋白降低、胆红素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胆碱酯酶活性下降提示肝脏合成功能受损。肝功能异常程度可反映病情严重度,但需注意部分指标受非肝病因素影响。
3、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可观察肝脏形态、门静脉宽度及腹水情况。CT或MRI能更准确评估肝脏体积变化、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形成。弹性成像技术可无创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影像学检查对并发症如肝癌的早期筛查具有重要价值。
4、内镜检查胃镜检查是诊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金标准,可明确曲张程度和出血风险。肠镜检查有助于鉴别门脉高压性肠病。胶囊内镜适用于评估小肠病变。内镜检查前需评估凝血功能,必要时预先纠正凝血障碍。
5、腹水检查诊断性腹腔穿刺可鉴别腹水性质,检测内容包括外观、细胞计数、白蛋白、细菌培养等。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有助于区分门脉高压性腹水与其他原因腹水。腹水培养阳性提示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需立即抗感染治疗。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应定期复查相关指标,监测病情变化。日常需保持低盐优质蛋白饮食,限制水分摄入,避免粗糙食物。严格遵医嘱用药,禁止饮酒。出现呕血、黑便、意识改变等表现时需立即就医。建议在消化内科或肝病科专科医师指导下制定个体化检查方案。
心律失常通常可以治好,具体需根据病因选择药物、手术或生活方式干预。
心律失常可能与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对于生理性心律失常,通过调整作息、避免刺激性饮食、规律运动等方式可逐渐恢复。病理性心律失常需遵医嘱使用盐酸胺碘酮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盐酸普罗帕酮片等药物控制心律,严重者需接受导管消融术或植入心脏起搏器。部分遗传性心律失常需长期用药维持,器质性心脏病合并的心律失常需同步治疗原发病。
患者应避免浓茶咖啡,定期监测心率,突发严重心悸或晕厥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