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疼痛可能由膀胱炎、尿路结石、膀胱过度活动症、间质性膀胱炎、泌尿系统肿瘤等原因引起。膀胱疼痛通常表现为排尿时灼热感、下腹部胀痛、尿频尿急等症状,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
1、膀胱炎膀胱炎是膀胱疼痛最常见的原因,多由细菌感染引起。大肠杆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女性因尿道较短更易发病。典型症状包括排尿疼痛、尿液浑浊、下腹坠胀,可能伴随低热。治疗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胶囊、磷霉素氨丁三醇散。日常需多饮水,避免憋尿。
2、尿路结石膀胱或输尿管下端结石移动时可刺激膀胱壁,引发剧烈疼痛。疼痛常突然发作,向会阴部放射,可能伴随血尿、排尿中断。确诊需通过超声或CT检查。较小结石可通过多饮水促进排出,较大结石需体外冲击波碎石或膀胱镜取石术。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栓、坦索罗辛胶囊缓解症状。
3、膀胱过度活动症膀胱逼尿肌异常收缩会导致尿急、尿频伴下腹不适,但无感染证据。可能与神经调节异常、膀胱感觉过敏有关。治疗包括膀胱训练、盆底肌锻炼,遵医嘱使用索利那新片、米拉贝隆缓释片等药物。需限制咖啡因摄入,记录排尿日记辅助诊断。
4、间质性膀胱炎这是一种慢性非感染性膀胱炎症,表现为膀胱充盈时剧烈疼痛,排尿后缓解。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膀胱黏膜屏障缺陷有关。诊断需排除其他疾病并通过膀胱镜检查确认。治疗可采用膀胱灌注二甲亚砜溶液、口服阿米替林片,严重者需膀胱扩张术。
5、泌尿系统肿瘤膀胱癌等肿瘤生长可导致持续性钝痛或血尿,吸烟和化学染料接触是主要危险因素。早期可能无症状,晚期出现消瘦、贫血。确诊需膀胱镜活检,治疗根据分期选择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膀胱部分切除术或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术后可能需膀胱灌注卡介苗注射液预防复发。
出现膀胱疼痛应记录症状特点、持续时间及诱因,避免摄入辛辣刺激食物。每日饮水保持2000毫升以上,不要长时间憋尿。女性应注意会阴清洁,性生活后及时排尿。若疼痛持续超过3天、伴随发热或血尿,须立即就诊泌尿外科。40岁以上吸烟者出现无痛血尿时,需优先排除肿瘤可能。
女性膀胱疼痛可能与膀胱炎、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结石三种疾病有关。
膀胱炎是膀胱黏膜的炎症反应,多由细菌感染引起,典型表现为排尿灼热感、尿频尿急及下腹坠痛。间质性膀胱炎属于慢性非感染性炎症,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膀胱黏膜屏障受损或神经异常有关,症状包括膀胱区域持续钝痛、夜尿增多,且在膀胱充盈时疼痛加剧。膀胱结石由尿液结晶沉积形成,结石移动可能划伤膀胱壁,导致突发性绞痛、血尿及排尿中断现象。这三类疾病均可通过尿常规、膀胱超声或膀胱镜检查确诊。
日常需保持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避免憋尿,减少咖啡因及酒精摄入以降低膀胱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