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可能是多种疾病的前兆,主要有胃肠炎、食物中毒、妊娠反应、肠梗阻、脑膜炎等。呕吐是机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射,通过排出胃内容物减少有害物质吸收,但持续或剧烈呕吐需警惕潜在疾病。
1、胃肠炎胃肠炎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症状包括呕吐、腹泻、腹痛。病毒性胃肠炎通常伴随低热,细菌性胃肠炎可能出现黏液血便。治疗以补液为主,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药物。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注意手部卫生。
2、食物中毒食用被污染食物后数小时内出现喷射状呕吐,多伴有头晕、乏力。常见致病菌包括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需立即停止进食可疑食物,补充电解质溶液。严重时可使用盐酸洛哌丁胺胶囊、诺氟沙星胶囊、颠茄片等药物。保留可疑食物样本以备检测。
3、妊娠反应孕早期约半数孕妇会出现晨起恶心呕吐,与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有关。症状多持续至妊娠12周左右缓解。可少量多餐,避免空腹,选择苏打饼干等碱性食物。维生素B6可能缓解症状,严重妊娠剧吐需住院补液治疗。
4、肠梗阻机械性肠梗阻表现为呕吐宿食、停止排便排气,呕吐物可能呈粪臭味。腹部X线可见气液平面。需禁食胃肠减压,必要时手术治疗。药物可选用甲氧氯普胺注射液、生长抑素、头孢曲松钠等。术后早期需进行肠功能恢复训练。
5、脑膜炎颅内压增高引发的喷射性呕吐多伴随剧烈头痛、颈项强直。病毒性脑膜炎症状较轻,细菌性脑膜炎可能快速进展。腰穿检查可明确诊断,治疗需用甘露醇降颅压,细菌性需静脉用头孢噻肟钠、万古霉素等抗生素。疫苗接种是重要预防措施。
出现呕吐症状时应注意记录呕吐频率、性状及伴随症状。保持侧卧位防止误吸,呕吐后清水漱口保护牙齿。暂时禁食2-4小时后再尝试少量饮水,从米汤等流质开始逐步恢复饮食。观察有无脱水表现如尿量减少、眼窝凹陷,儿童患者需特别注意精神状态。若呕吐物带血、呈咖啡渣样,或持续超过24小时不缓解,应立即就医排查消化道出血、胰腺炎等急重症。慢性反复呕吐需完善胃镜、腹部超声等检查排除消化性溃疡、胆囊炎等疾病。
大脖子病一般是指甲状腺肿,前兆可能包括颈部增粗、吞咽困难等症状。甲状腺肿可能与碘缺乏、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颈部肿块、声音嘶哑等症状。
颈部增粗是甲状腺肿的常见前兆,患者可能发现衣领变紧或颈部轮廓改变。随着病情进展,增大的甲状腺可能压迫周围组织,导致吞咽困难或呼吸不畅。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声音嘶哑、咳嗽等症状,这与喉返神经受压有关。
甲状腺肿早期可能仅表现为颈部轻微隆起,容易被忽视。若未及时干预,肿大的甲状腺可能影响外观并导致功能障碍。长期缺碘引起的甲状腺肿可能伴随甲状腺功能减退,出现乏力、怕冷等全身症状。
建议出现颈部异常增粗或吞咽不适时及时就医检查,日常注意适量摄入含碘食物如海带、紫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