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瘤患者护理需重点关注激素管理、视力监测、头痛控制和术后恢复。主要护理问题包括激素替代治疗依从性、视力视野异常观察、头痛缓解措施、术后鼻腔护理及心理支持。
1、激素管理垂体瘤可能影响垂体激素分泌功能,术后常需长期激素替代治疗。患者须严格遵医嘱服用糖皮质激素或甲状腺素等药物,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护理中需记录每日服药情况,观察有无激素过量或不足症状,如体重骤变、乏力、低血压等。定期复查激素水平是调整用药的重要依据。
2、视力监测肿瘤压迫视交叉可能导致视野缺损或视力下降。护理时需每日询问患者视物变化,用Amsler方格表检测视野。突发视力骤降需立即就医。术后视力恢复需3-6个月,期间避免强光刺激,阅读时保证充足照明。视力未恢复者应协助其适应生活不便。
3、头痛控制肿瘤占位效应常引发持续性头痛。护理时可指导患者记录头痛发作频率与强度,避免弯腰、咳嗽等增加颅内压的动作。按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等镇痛药,禁用阿司匹林以防术后出血。冷敷前额、冥想放松有助于缓解症状,剧烈头痛伴呕吐需警惕脑脊液漏。
4、鼻腔护理经鼻蝶手术后需保持鼻腔清洁,使用生理盐水喷雾湿润黏膜。禁止擤鼻、打喷嚏时捂住口鼻,避免剧烈咳嗽。观察有无清水样液体流出,警惕脑脊液鼻漏。术后1个月内避免游泳、潜水,防止逆行感染。鼻腔结痂不可强行剥离,一般6-8周可自行脱落。
5、心理干预激素紊乱可能导致情绪波动,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护理人员应耐心解释疾病特点,鼓励加入病友互助小组。家属需学习识别自杀风险信号,如持续失眠、拒绝服药等。轻度情绪问题可通过规律作息、音乐疗法改善,严重者需转介心理科治疗。
垂体瘤患者日常需保持适度运动如散步、瑜伽,避免剧烈对抗性运动。饮食宜高蛋白、高纤维,限制钠盐摄入以防水肿。术后3个月内避免高空作业和驾驶。每3-6个月复查垂体MRI,终身随访激素水平。出现多饮多尿、持续发热等异常应及时返院检查。建立规范的护理记录本有助于跟踪病情变化。
宝宝频繁发烧不一定是白血病,可能与上呼吸道感染、幼儿急疹、尿路感染、中耳炎等因素有关。
上呼吸道感染是婴幼儿发热最常见的原因,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表现为鼻塞、流涕、咽痛等症状。幼儿急疹多见于6-18个月婴儿,突发高热3-5天后出现玫瑰色斑丘疹。尿路感染可表现为发热、排尿哭闹、尿液浑浊,女婴因尿道短更易发生。中耳炎常伴随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会出现抓耳、夜间哭闹等表现。
白血病引起的发热通常伴随面色苍白、皮肤瘀斑、肝脾肿大等症状,但发病率较低。若发热持续超过5天或伴有精神萎靡、出血倾向等表现,需及时就医排查血液系统疾病。
日常应注意监测体温变化,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发热期间多补充水分,避免穿盖过厚影响散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