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2-4周不一定会出现症状。部分感染者可能出现急性期症状,但也有相当比例人群无明显表现。
艾滋病病毒感染后2-4周属于急性期阶段,此时约半数感染者可能出现发热、咽痛、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类似流感症状。这些症状通常持续1-3周可自行缓解,容易被误认为普通感冒。另有部分感染者急性期症状轻微或完全无临床表现,但病毒仍在体内复制并破坏免疫系统。
是否出现症状与个体免疫状态、病毒载量等因素相关。需特别注意,无症状感染同样具有传染性。诊断不能依赖症状判断,高危行为后需通过HIV抗体检测、核酸检测等实验室方法确诊。窗口期一般为4-12周,建议在高危行为后6周和3个月分别进行检测。
日常应避免高危性行为、规范使用安全套,发生暴露后72小时内可进行阻断治疗。
口腔白斑不一定会癌变,但存在癌变风险。口腔白斑可能与长期吸烟、咀嚼槟榔、口腔慢性刺激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黏膜白色斑块、粗糙感等症状。避免癌变需定期口腔检查并消除刺激因素。
口腔白斑的癌变概率与病变类型和患者习惯密切相关。单纯性白斑癌变概率较低,可通过戒烟戒槟榔、保持口腔卫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等措施控制。伴有异常增生或糜烂的白斑需密切监测,必要时行活检或激光治疗。长期未愈的白斑可能发展为鳞状细胞癌,需手术切除并病理检查。
日常应减少烟酒摄入,使用软毛牙刷清洁口腔,每半年进行一次专业检查。若白斑面积增大、质地变硬或出血,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