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不一定会出现疼痛症状,但多数患者会有明显疼痛感。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典型表现为沿神经分布的簇集性水疱。疼痛是该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通常表现为灼烧样、针刺样或电击样疼痛,在皮疹出现前就可能发生。疼痛程度因人而异,部分患者仅有轻微不适,而老年患者或免疫力低下者可能出现剧烈疼痛。皮疹消退后,约10-30%的患者会遗留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少数情况下带状疱疹可能仅出现皮疹而无明显疼痛,这种情况多见于年轻患者或免疫功能正常者。极少数不典型病例甚至可能仅表现为神经痛而无可见皮疹。疼痛缺失可能与个体痛觉敏感性差异、病毒载量较低或神经损伤较轻有关。
带状疱疹患者应保持皮疹清洁干燥,避免抓挠,穿着宽松衣物减少摩擦。出现症状建议尽早就医,早期抗病毒治疗有助于缩短病程并降低并发症风险。
带状疱疹通常在皮疹结痂后7-10天不再具有传染性。
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水疱液传播。在皮疹出现前1-2天至水疱完全结痂期间具有传染性。水疱通常在7-10天内干燥结痂,此时病毒活性显著降低。免疫功能正常者结痂后传染风险极低,但免疫抑制患者可能延长排毒时间。
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艾滋病患者、化疗患者或器官移植受者,病毒排出期可能延长至14天以上。这类人群需严格隔离至所有皮损完全结痂,并避免接触孕妇、新生儿等高风险人群。接触传染期患者后,未接种疫苗或未患过水痘者可能被感染并引发水痘。
恢复期应保持皮损清洁干燥,避免抓挠导致继发感染。建议单独使用毛巾等个人物品,衣物需高温消毒。高龄患者可考虑接种重组带状疱疹疫苗以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