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可能与咽鼓管功能障碍、上呼吸道感染、免疫反应异常等因素有关。
咽鼓管功能障碍是常见原因,腺样体肥大或鼻咽部肿瘤可能压迫咽鼓管开口,导致中耳通气受阻。上呼吸道感染时,炎症可能通过咽鼓管蔓延至中耳,引发黏膜水肿和分泌物积聚。免疫反应异常患者的中耳黏膜可能对病原体或过敏原产生过度反应,形成渗出性炎症。患者通常表现为耳闷胀感、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儿童可能出现抓耳或烦躁行为。
治疗可选用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促进黏液排出,鼻用糖皮质激素如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减轻黏膜水肿,必要时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控制细菌感染。日常需避免用力擤鼻,保持鼻腔通畅,感冒时及时处理鼻塞症状。
扁桃体化脓通常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免疫力下降、邻近器官炎症扩散等因素引起。
扁桃体化脓多与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这种细菌通过飞沫传播侵入扁桃体隐窝,引发局部化脓性炎症反应。EB病毒或腺病毒感染也可导致扁桃体黏膜损伤,继发细菌感染形成脓性分泌物。长期熬夜、过度疲劳等会使淋巴细胞功能减弱,扁桃体滤泡防御能力降低,病原体更易定植繁殖。鼻窦炎或牙龈炎等邻近部位炎症可能通过淋巴引流波及扁桃体,出现充血肿胀和脓栓形成。患者常伴有咽痛、发热症状,扁桃体表面可见黄白色脓点,颌下淋巴结可能肿大压痛。
出现持续高热或吞咽困难时需及时就医,日常应保持口腔清洁并保证充足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