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儿科

儿童散瞳的危害有哪些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医生回答专区

马保海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立即预约

医生推荐

相似问题

推荐 检查眼底必须散瞳吗

检查眼底不一定必须散瞳,散瞳与否取决于检查目的和患者的具体情况。散瞳可以扩大瞳孔,便于更全面地观察眼底结构,但并非所有眼底检查都需要散瞳。常规眼底检查、某些特殊检查或患者对散瞳药物敏感时,可选择不散瞳的方式。医生会根据患者需求和眼部状况决定是否散瞳,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1、散瞳检查:散瞳是眼底检查的常用方法,通过滴入散瞳药物如托吡卡胺滴眼液、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或阿托品滴眼液,使瞳孔扩大。散瞳后,医生能更清晰地观察视网膜、视神经和黄斑区等结构,尤其适用于排查眼底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疾病。散瞳检查后,患者可能出现暂时性视力模糊、畏光等不适,通常4-6小时后恢复正常。

2、非散瞳检查:部分眼底检查无需散瞳,如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这些技术通过高分辨率成像设备直接获取眼底图像,适用于筛查或随访眼底疾病。非散瞳检查操作简便,患者无需等待瞳孔恢复,适合时间紧张或对散瞳药物敏感的人群,如青光眼患者或儿童。

3、检查目的:是否散瞳取决于检查目的。若需详细评估眼底结构,如排查视网膜脱离、黄斑病变等,散瞳检查更为全面。若仅为常规筛查或监测已知病变,非散瞳检查即可满足需求。医生会根据患者病史、症状和检查目标选择合适的方式,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患者舒适度。

4、患者因素:患者眼部状况和对散瞳药物的耐受性也会影响散瞳选择。青光眼患者、前房浅或对散瞳药物过敏者,可能不适合散瞳检查。儿童或老年人因瞳孔调节能力较弱,散瞳后恢复时间较长,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检查方案,以降低风险和不适。

5、检查设备:现代眼科设备的发展为非散瞳检查提供了更多选择。广角眼底照相、超广角成像等技术可在不散瞳的情况下获取高质量的眼底图像,适用于大规模筛查或患者随访。这些设备减少了散瞳带来的不便,同时提高了检查效率和患者依从性。

检查眼底时,患者可提前与医生沟通自身眼部状况和检查需求,了解散瞳与否的利弊。日常生活中,注意眼部健康,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和高度近视者。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C、E的食物,如胡萝卜、蓝莓、菠菜等,有助于保护视网膜健康。适度运动如散步、瑜伽等,可改善眼部血液循环,降低眼底病变风险。

科普推荐

查看更多科普
查看更多科普

医院推荐

更多

行业资讯

热门标签

裂谷热 结肠憩室 品行障碍 屈光参差 甲状腺囊肿 弯曲菌肠炎 充盈性尿失禁 海绵状淋巴管瘤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医药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