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法的三项基本措施包括胸外按压、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这三项措施是心肺复苏的核心步骤,按照顺序实施可有效维持患者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
1、胸外按压:
胸外按压是通过有节奏地按压胸骨下半部,维持患者血液循环的关键步骤。操作时需将手掌根部置于两乳头连线中点,另一只手叠放其上,双臂伸直垂直向下按压。按压深度需达到5-6厘米,频率保持在每分钟100-120次。按压过程中要确保胸廓完全回弹,尽量减少中断时间。正确的胸外按压能产生30%以上的正常心输出量,为重要器官提供基本血流。
2、开放气道:
开放气道是保证人工呼吸有效性的前提条件。常用方法有仰头抬颏法和推举下颌法。操作时需将患者置于仰卧位,一手置于前额下压,另一手食指和中指抬起下颌骨,使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垂直于地面。对于疑似颈椎损伤患者应采用推举下颌法。开放气道能解除舌根后坠导致的气道梗阻,建立有效通气通道。
3、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是为患者提供氧气的重要措施。在开放气道后,捏住患者鼻孔,施救者正常吸气后包紧患者口唇缓慢吹气1秒,观察胸廓起伏。每次吹气量约500-600毫升,避免过度通气。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为30:2,即每30次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高质量的人工呼吸能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以上。
实施心肺复苏时需注意环境安全,确认患者无意识和呼吸后立即开始急救。持续进行心肺复苏直至专业急救人员到达或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循环。日常应定期参加急救培训,掌握正确的心肺复苏技术。建议在公共场所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保持规律运动、戒烟限酒、控制血压血糖等健康生活方式能有效预防心脏骤停的发生。
肾结石自然排出时间通常为2-4周,具体与结石大小、位置及患者个体差异有关。直径小于5毫米的结石多数可自行排出,超过5毫米的结石可能需要医疗干预。
直径1-3毫米的结石通常1-7天可随尿液排出,这类小结石移动速度快,患者可能仅感觉轻微尿频或排尿不适。3-5毫米的结石排出需7-14天,结石移动过程中可能引发间歇性腰痛或血尿,建议每日饮水2000-3000毫升促进排泄。5-7毫米的结石排出时间可能延长至14-28天,此类结石易卡在输尿管狭窄处,需配合跳跃运动帮助移位。若结石超过7毫米,自然排出概率显著降低,可能出现剧烈肾绞痛、排尿困难等症状,此时需考虑体外冲击波碎石或输尿管镜取石。无论结石大小,若出现持续发热、无尿或严重感染症状,应立即就医。
日常可通过增加水分摄入、限制高草酸食物、适度运动等方式促进排石。建议定期复查超声监测结石位置变化,避免盲目等待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