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炎和牙周炎可通过牙龈红肿程度、牙周袋深度、牙齿松动及牙槽骨吸收情况鉴别。
牙龈炎主要表现为牙龈边缘红肿、触碰易出血,但病变仅局限于牙龈组织,无牙周袋形成或牙槽骨破坏。牙周炎则伴随牙龈红肿加重、牙周袋深度超过3毫米,探诊出血明显,牙齿可能出现松动移位,X线检查可见牙槽骨水平或垂直吸收。牙龈炎患者口腔卫生较差时,牙菌斑和牙石堆积刺激牙龈引发炎症反应,及时洁治可完全恢复。牙周炎多由长期牙龈炎发展而来,细菌侵入深层牙周组织导致支持结构破坏,需通过龈下刮治、根面平整等专业治疗控制进展。
日常应使用软毛牙刷及牙线清洁牙齿邻面,每半年进行口腔检查,发现牙龈出血或牙齿松动及时就医。
牙周炎严重时可能导致牙齿松动脱落、牙槽骨吸收及全身炎症反应。
牙周炎发展到重度阶段,细菌感染会破坏牙周韧带和牙槽骨,使牙齿失去支撑而移位或脱落。炎症因子持续释放可能诱发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部分患者会出现牙龈脓肿、咀嚼疼痛、口臭加重等症状,甚至影响颌骨结构导致面部变形。长期未经治疗的牙周炎可能引发逆行性牙髓炎,需根管治疗或拔牙。
日常应坚持巴氏刷牙法清洁牙缝,每半年进行专业洁牙,控制血糖及戒烟有助于延缓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