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康复的判断标准主要包括情绪稳定、社会功能恢复、躯体症状消失、认知改善及持续稳定超过半年。需结合临床症状评估、心理量表复查、社会适应观察、生理指标检测及专业医生判断等多维度综合确认。
1、情绪稳定核心症状如持续低落、兴趣减退显著减轻,情绪波动处于正常范围,能体验愉悦感且负面情绪持续时间缩短。每日情绪记录显示积极情绪占比超过70%,对压力事件的反应强度与持续时间接近病前水平。
2、社会功能恢复工作学习效率恢复至病前80%以上,能完成角色责任且无明显疲劳感。社交活动频率和质量改善,主动维持人际关系,回避行为消失。生活自理能力完全恢复,不再因情绪问题影响日常事务处理。
3、躯体症状消失伴随的失眠早醒、食欲紊乱、不明疼痛等生理障碍缓解,睡眠质量量表评分达正常范围。体重波动幅度控制在5%以内,精力水平测试显示日间疲劳感消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相关症状不复存在。
4、认知改善病理性思维如过度自责、无价值感、自杀意念完全消除,认知灵活性测试达标。注意力持续时间恢复至病前水平,记忆力改善,决策能力评估显示执行功能无显著缺陷,对未来有合理规划能力。
5、持续稳定上述改善状态维持超过6个月无反复,期间未使用药物情况下未出现明显症状波动。心理量表复查显示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持续低于7分,社会功能评估达完全缓解标准,专业医生判断为临床痊愈。
建议康复期保持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每周进行有氧运动3次以上,每次30分钟。饮食注意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鱼、坚果等食物,控制精制糖摄入。建立稳定的社会支持系统,定期进行正念冥想练习。避免过量咖啡因和酒精摄入,维持稳定的昼夜节律。每3-6个月进行专业复诊,使用抑郁症状自评量表持续监测,发现早期复发征兆及时干预。康复阶段可逐步减少药物剂量但须严格遵医嘱,不可自行停药。
过敏性紫癜肾炎通常表现为血尿、蛋白尿等症状,可能与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等伴随出现。
过敏性紫癜肾炎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典型症状包括双下肢对称分布的紫红色皮疹,按压不褪色,部分患者伴有膝关节或踝关节肿痛、阵发性脐周疼痛。肾脏受累时尿常规可见红细胞和蛋白,严重者出现肉眼血尿或肾功能异常。确诊需完善尿沉渣镜检、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IgA水平检测,必要时行肾穿刺明确病理类型。皮肤紫癜出现后4-8周内需定期监测尿常规,若持续异常应考虑肾脏损伤。日常需避免剧烈运动,预防感染,出现水肿或尿量减少应及时就医。
建议保持低盐优质蛋白饮食,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定期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