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宜选用兼具降压和心脏保护作用的药物,主要有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利尿剂等。
1、钙通道阻滞剂:
钙通道阻滞剂通过阻断血管平滑肌钙离子通道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同时减少心肌耗氧量。常用药物包括氨氯地平、硝苯地平控释片等,适用于合并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这类药物可能引起下肢水肿、头痛等不良反应,用药期间需监测心率变化。
2、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通过抑制交感神经活性降低心肌收缩力和心率,减轻心脏负荷。美托洛尔缓释片、比索洛尔等药物可改善冠心病患者预后,尤其适合心肌梗死后患者。使用时需注意可能诱发支气管痉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慎用。
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降低血压,同时具有改善心室重构的作用。培哚普利、雷米普利等药物可减少蛋白尿,适用于合并糖尿病肾病的患者。用药初期需监测血钾和肾功能,可能出现干咳等不良反应。
4、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发挥降压作用,耐受性优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缬沙坦、厄贝沙坦等药物适用于不能耐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患者,具有类似的心脏保护效果,用药期间需定期检查电解质。
5、利尿剂:
利尿剂通过促进钠水排出降低血容量,吲达帕胺、氢氯噻嗪等药物适用于合并水肿或心力衰竭的患者。长期使用可能引起电解质紊乱,需配合补钾或使用保钾利尿剂,痛风患者应避免使用噻嗪类利尿剂。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除规范用药外,需坚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盐摄入控制在5克以下,增加全谷物、新鲜蔬果摄入。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心绞痛。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定期监测血压和心率,每3-6个月复查血脂、血糖等指标。冬季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导致血管收缩,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调整用药方案。
肾衰竭患者需严格控制高钾、高磷、高钠食物摄入,并限制蛋白质总量。
肾衰竭患者肾脏排泄功能受损,需避免加重肾脏负担。高钾食物如香蕉、土豆、菠菜等可能引发心律失常,应减少食用。高磷食物包括动物内脏、乳制品、坚果等,过量摄入易导致血磷升高和骨病。腌制食品、加工肉类等高钠食物会加重水肿和高血压,需严格限制。蛋白质摄入应以优质蛋白为主,如鸡蛋清、鱼肉等,每日总量需根据肾功能分期调整。同时需控制水分摄入,避免加重心脏负担。部分患者需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但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建议患者定期监测血钾、血磷等指标,根据检查结果调整饮食方案,必要时咨询临床营养师制定个性化食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