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可通过下腹疼痛、异常分泌物、发热等症状初步判断,确诊需结合妇科检查、超声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盆腔炎通常由细菌感染、性传播疾病、宫腔操作等因素引起,常见病原体包括淋病奈瑟菌、衣原体等。
1、下腹疼痛盆腔炎患者多出现持续性下腹钝痛或坠胀感,疼痛可能在性交后、排尿时加重。部分患者伴有腰骶部酸痛,疼痛程度与炎症范围相关。急性发作时可能出现剧烈腹痛伴恶心呕吐,需警惕盆腔脓肿或腹膜炎。
2、异常分泌物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脓性或黏液脓性是典型表现,可能带有异味。宫颈炎合并存在时可见宫颈充血、接触性出血。分泌物性状改变与病原体类型相关,淋球菌感染常表现为黄绿色脓性分泌物。
3、发热寒战急性盆腔炎可能出现38℃以上发热,伴随寒战、乏力等全身症状。体温波动与炎症程度相关,严重感染可导致脓毒血症。慢性盆腔炎通常表现为低热或体温正常。
4、泌尿系统症状炎症累及膀胱或尿道时可能出现尿频、尿急、排尿疼痛等膀胱刺激征。部分患者因盆腔充血出现里急后重感,需与泌尿系统感染鉴别。
5、月经异常可能表现为经期延长、经量增多或非经期出血。炎症影响卵巢功能时可能出现月经周期紊乱。慢性盆腔炎患者常见痛经加重,子宫内膜受累时可能继发不孕。
怀疑盆腔炎时应避免自行用药,及时进行妇科双合诊检查。医生会通过宫颈分泌物培养、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测明确诊断。治疗期间需禁止性生活,保持会阴清洁,避免盆浴。日常注意保暖腹部,规律作息增强免疫力,急性期需卧床休息。饮食宜清淡,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慢性盆腔炎患者可配合局部热敷缓解疼痛,定期复查预防复发。
排卵是否正常可通过观察月经周期规律性、基础体温变化及排卵试纸检测等方式综合判断。
月经周期规律是判断排卵正常的重要指标,通常月经周期在21-35天范围内且周期长度相对固定,提示可能存在规律排卵。基础体温监测需每日晨起静息状态下测量,排卵后体温会上升0.3-0.5摄氏度并维持12-14天。药店购买的排卵试纸通过检测尿液中黄体生成素峰值预测排卵,阳性结果后24-48小时内可能发生排卵。超声监测卵泡发育是更准确的方法,能直接观察卵泡大小及破裂情况。
备孕女性可记录宫颈黏液变化,排卵期黏液会变得清澈透明且拉丝度增加。若月经周期紊乱、基础体温无双向变化或试纸持续阴性,可能存在排卵障碍,需就医检查激素水平或进行盆腔超声。日常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避免过度节食或剧烈运动影响内分泌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