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中耳炎可通过抗生素治疗、鼓膜穿刺、鼻腔冲洗、止痛处理、生活护理等方式治疗。儿童中耳炎通常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过敏反应、免疫力低下等原因引起。
1、抗生素治疗细菌性中耳炎需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洛或阿奇霉素等抗生素。用药期间需观察患儿是否出现皮疹或腹泻等不良反应,完成全程治疗以防复发。化脓性中耳炎伴发热时需联合退热药物。
2、鼓膜穿刺鼓室积液持续3个月以上或反复发作时,需在耳鼻喉科行鼓膜穿刺术引流。该操作可缓解耳闷胀感并改善听力,术后需保持外耳道干燥,避免游泳或用力擤鼻。合并胆脂瘤者可能需鼓室成形术。
3、鼻腔冲洗使用生理盐水鼻腔喷雾可减轻鼻咽部肿胀,促进咽鼓管通气。急性期每日冲洗3-4次,配合鼻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效果更佳。冲洗时注意头部侧倾,避免呛咳。
4、止痛处理耳痛明显时可短期服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缓解症状。哺乳期婴儿优先选择滴耳剂如利多卡因酚甘油。热敷耳周也有助于减轻疼痛,但禁止自行使用掏耳工具。
5、生活护理哺乳时保持45度角体位,避免呛奶诱发感染。远离二手烟及空气污染,流感季节减少集体活动。定期接种肺炎球菌和流感疫苗,补充维生素D增强免疫力。睡眠时垫高头部促进分泌物引流。
患儿饮食宜清淡,多饮水稀释分泌物,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哺乳期母亲需减少乳制品摄入以降低过敏风险。恢复期避免乘坐飞机或潜水,洗澡时使用耳塞防水。观察体温及听力变化,若出现呕吐、颈部僵硬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急性期应暂停游泳课等水上活动,保持耳道干燥通风有助于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