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病人皮肤瘙痒可通过调整透析方案、使用药物、皮肤护理、控制血磷水平、心理干预等方式缓解。皮肤瘙痒可能与尿毒症毒素蓄积、钙磷代谢紊乱、皮肤干燥等因素有关。
1、调整透析方案充分透析有助于清除体内蓄积的尿毒症毒素,减少其对皮肤的刺激。可通过延长透析时间、增加透析频率或改用高通量透析器来提高透析充分性。透析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血压、电解质等指标,避免低血压等并发症。
2、使用药物遵医嘱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可缓解瘙痒症状。对于顽固性瘙痒,可能需要使用加巴喷丁胶囊或普瑞巴林胶囊等药物。外用药物如尿素软膏、氢化可的松乳膏可改善皮肤干燥和炎症。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使用温和无刺激的沐浴露,避免过度搓洗。沐浴后及时涂抹保湿霜如凡士林、维生素E乳等。穿着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避免抓挠皮肤导致感染。室内可使用加湿器维持适宜湿度。
4、控制血磷水平高磷血症可刺激皮肤引发瘙痒。需严格限制高磷食物摄入,如动物内脏、坚果、碳酸饮料等。遵医嘱服用磷结合剂如碳酸钙片、司维拉姆片等。定期监测血磷、血钙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维持钙磷代谢平衡。
5、心理干预长期瘙痒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可通过心理咨询、放松训练等方式缓解心理压力。家属应给予充分理解和支持,帮助患者建立积极心态。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焦虑药物。
透析患者出现皮肤瘙痒时,应避免自行使用止痒药膏或偏方。日常需保持规律透析,严格控制饮水量和饮食。注意观察皮肤变化,如出现破溃、感染等情况应及时就医。适当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但需避免过度疲劳。保持良好作息和心态对缓解症状同样重要。
透析病人血压低可通过调整干体重、控制超滤量、补充营养、药物治疗、改变透析模式等方式改善。透析中低血压通常与血容量不足、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心脏功能异常等因素有关。
1、调整干体重干体重评估不准确可能导致透析过程中血压下降。医护人员需根据病人水肿程度、胸部X线检查结果等重新评估干体重,避免过度脱水。每次透析前后应监测体重变化,建议使用生物电阻抗分析等设备辅助判断。干体重调整后需观察病人有无乏力、肌肉痉挛等低血容量表现。
2、控制超滤量超滤速率过快是诱发低血压的常见原因。建议将每小时超滤量控制在体重0.5%以下,对于心血管功能不稳定者需进一步降低至0.3%。采用钠梯度透析或低温透析可减少血浆再充盈不足的风险。透析过程中需持续监测血压,出现头晕、冷汗等症状时应立即暂停超滤。
3、补充营养低蛋白血症会加重透析中低血压。病人需保证每日每公斤体重1.2克优质蛋白摄入,优先选择鸡蛋、鱼肉等生物价高的食物。严重营养不良者可短期使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合并贫血时需补充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维持血红蛋白100-110克每升。
4、药物治疗米多君片可通过收缩血管提升血压,适用于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者。盐酸米多君片需在透析前1小时服用,注意监测卧位和立位血压变化。对于心功能不全患者,可考虑使用左西孟旦注射液改善心肌收缩力。所有药物均需在肾内科医师指导下调整剂量。
5、改变透析模式传统血液透析易引发血压波动,可改为每日短时透析或夜间长时透析。血液滤过能更稳定地清除溶质,减少血流动力学波动。对于顽固性低血压患者,腹膜透析可能是更安全的选择。透析液温度降低至35-36摄氏度有助于维持血管张力。
透析病人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透析前剧烈运动。饮食上注意分次适量饮水,限制单次饮水量不超过200毫升。透析当日避免空腹,可携带糖果预防低血糖。家属应学会测量血压的方法,记录透析间期体重增长情况。若出现持续头晕、视物模糊等严重症状,需立即联系透析中心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