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素性炎主要包括大叶性肺炎、细菌性痢疾、白喉、尿毒症性心包炎、风湿性心包炎等类型。纤维素性炎是指以纤维蛋白原渗出为主的炎症反应,常见于黏膜、浆膜和肺组织。
1、大叶性肺炎大叶性肺炎主要由肺炎链球菌感染引起,病变累及整个肺叶或肺段。肺泡腔内充满大量纤维蛋白和中性粒细胞渗出物,导致肺实变。患者可出现高热、咳嗽、铁锈色痰等症状。治疗需使用注射用青霉素钠、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等抗生素,严重者需氧疗支持。
2、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由志贺菌属感染所致,病变集中于结肠黏膜。肠黏膜表面形成灰白色假膜,假膜脱落后可形成溃疡。典型表现为腹痛、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治疗常用诺氟沙星胶囊、盐酸小檗碱片等抗菌药物,同时需注意补液防止脱水。
3、白喉白喉由白喉棒状杆菌产生的外毒素引起,好发于咽部、喉部。局部形成灰白色假膜,假膜与深层组织紧密粘连不易剥离。严重者可导致心肌炎或神经麻痹。治疗需早期使用注射用白喉抗毒素,配合阿奇霉素分散片等抗生素。
4、尿毒症性心包炎尿毒症性心包炎见于慢性肾衰竭患者,因尿素等代谢产物沉积导致心包脏层和壁层发生纤维素性炎症。临床表现为心前区疼痛、心包摩擦音,严重者可出现心包填塞。治疗需加强血液透析,使用吲哚美辛肠溶片控制炎症。
5、风湿性心包炎风湿性心包炎是风湿热的心脏表现之一,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的免疫反应有关。心包表面呈绒毛状,称为"绒毛心"。患者可有发热、胸痛、心包摩擦音等症状。治疗需卧床休息,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泼尼松片等抗炎药物。
纤维素性炎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营养摄入,选择易消化的高蛋白食物如鸡蛋羹、鱼肉粥等。急性期需严格遵医嘱用药,观察体温、疼痛等变化。细菌感染性炎症需完成全程抗生素治疗,风湿性疾病患者需预防链球菌再感染。心包炎患者应限制钠盐摄入,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所有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意识改变等严重症状时需立即就医。
主动脉缩窄可分为导管前型、导管后型以及特殊类型三类。主动脉缩窄是指主动脉的局限性狭窄,属于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可能与遗传因素、胚胎发育异常等因素有关。
1、导管前型导管前型主动脉缩窄通常发生在动脉导管近端,狭窄位置靠近左锁骨下动脉起始部。这类患者常合并其他心脏畸形,如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临床表现以差异性紫绀、下肢血压低于上肢为特征,新生儿期易出现心力衰竭。治疗需根据合并畸形选择手术方案,常见术式包括缩窄段切除端端吻合术、人工血管置换术等。
2、导管后型导管后型主动脉缩窄多位于动脉导管对侧或远端,约占成人病例的多数。狭窄段通常局限,侧支循环较丰富。患者可表现为头痛、下肢无力、间歇性跛行等症状,上肢高血压与下肢低血压形成显著差异。影像学检查可见肋骨下缘切迹。治疗可采用球囊扩张成形术或外科手术修复,预后相对较好。
3、特殊类型特殊类型包括主动脉弓中断、长段型缩窄等复杂变异。主动脉弓中断表现为主动脉弓某段完全缺失,常合并心内畸形。长段型缩窄累及范围超过3厘米,可能涉及多个主动脉分支。这类患者病情较重,需个体化制定手术方案,可能需分期治疗或复合手术干预。
主动脉缩窄患者术后需定期复查心脏超声和CT,监测血压变化。日常应避免剧烈运动,控制钠盐摄入,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长期随访中要注意监测吻合口再狭窄、动脉瘤形成等并发症,必要时进行药物或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