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心血管内科

心肌梗死的不典型表现有哪些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医生回答专区

王俊宏
王俊宏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医生推荐

相似问题

推荐 心肌梗死最常发生在什么时候

心肌梗死最常发生在清晨6点至中午12点之间。这一时段的高发与人体昼夜节律变化、血压晨峰现象、血液黏稠度增高等多种因素相关。

1、昼夜节律影响:

人体皮质醇和肾上腺素在清晨分泌达到高峰,这些激素会加快心率、升高血压,增加心脏负荷。同时夜间长时间卧床后血液回流增加,进一步加重心脏工作压力。

2、血压晨峰现象:

清晨时段收缩压通常会上升10-20毫米汞柱,这种血压骤升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破裂的斑块会引发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堵塞冠状动脉。

3、血液黏稠度高:

经过整夜禁食和水分蒸发,早晨血液浓缩,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这些变化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更容易形成血栓。

4、自主神经调节:

清晨交感神经兴奋性突然增强,而迷走神经张力降低。这种自主神经失衡会导致冠状动脉痉挛,减少心肌供血,诱发心肌缺血。

5、活动量变化:

晨起后身体活动突然增加,心脏需氧量急剧上升。若冠状动脉存在狭窄,无法满足心肌供血需求,就容易发生心肌梗死。

预防心肌梗死需特别注意清晨时段的健康管理。建议醒来后先在床上活动四肢,缓慢起身;晨起立即饮用200毫升温水;避免晨起立即进行剧烈运动;高血压患者需遵医嘱调整服药时间以覆盖血压晨峰。保持规律作息、控制三高、戒烟限酒等基础预防措施同样重要,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冠心病风险。

科普推荐

查看更多科普
查看更多科普

医院推荐

更多

行业资讯

热门标签

痤疮 混合痔 乳糜尿 卵巢破裂 乳腺结核 胃酸过多 骨巨细胞瘤 胡桃夹食管 溃疡性结肠炎 疱疹样天疱疮

医药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