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和脑梗的主要区别在于发病部位、症状表现及危险因素。心梗是心肌缺血坏死,脑梗是脑组织缺血坏死,两者分别由冠状动脉和脑血管阻塞引起。
1、发病部位心梗发生在心脏冠状动脉,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导致血栓形成,阻断心肌供血。脑梗则发生在大脑动脉,血栓或栓塞阻断脑组织血液供应,常见于颈动脉或脑基底动脉系统。
2、症状表现心梗典型症状为持续性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可向左肩背部放射,伴随冷汗、恶心。脑梗表现为突发偏瘫、言语障碍或意识模糊,具体症状取决于梗死脑区位置。
3、危险因素两者共同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心梗更易受吸烟、肥胖影响,脑梗则与房颤导致的附壁血栓脱落密切相关。
4、诊断方法心梗通过心电图ST段抬高和心肌酶谱升高确诊,冠脉造影是金标准。脑梗依赖头颅CT或MRI检查,需在发病后尽快明确梗死灶范围。
5、治疗原则心梗需紧急冠脉再通治疗,包括溶栓或支架植入。脑梗治疗时间窗更严格,静脉溶栓需在4.5小时内实施,大血管闭塞需机械取栓。
预防方面需控制三高、戒烟限酒,心梗患者应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脑梗患者合并房颤时需抗凝治疗。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出现胸闷或肢体麻木等预警症状时立即就医。饮食建议低盐低脂,适量运动有助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急性心梗的抢救方法主要有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保持患者安静、给予氧气吸入、服用急救药物、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性心梗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危重疾病,抢救需争分夺秒。
1、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发现疑似急性心梗症状时需第一时间拨打120。胸骨后压榨性疼痛持续超过15分钟是典型表现,可能伴随冷汗、恶心、呼吸困难。急救系统能提供专业指导并启动绿色通道,避免自行送医延误救治时机。记录症状出现时间对后续溶栓或介入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
2、保持患者安静协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通常建议半卧位减少回心血量。禁止随意搬动患者,避免增加心肌耗氧量。解开紧身衣物保持呼吸通畅,安抚情绪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持续监测意识状态和脉搏,如出现室颤需立即除颤。
3、给予氧气吸入有条件时应通过鼻导管给予每分钟4-6升流量吸氧,改善心肌缺氧状态。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4%以上为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需控制氧浓度。高原地区或转运途中应持续给氧,但须避免氧中毒。
4、服用急救药物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可扩张冠状动脉,5分钟后可重复使用但不超过3次。嚼服阿司匹林肠溶片能抑制血小板聚集,过敏者禁用。吗啡可缓解剧烈疼痛,但需警惕呼吸抑制。所有药物使用需确认无禁忌证。
5、进行心肺复苏当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开始胸外按压。按压深度5-6厘米,频率100-120次/分钟,配合人工呼吸30:2比例。尽快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进行电击除颤。持续复苏至专业急救人员到达,中断时间不超过10秒。
急性心梗抢救后需严格卧床休息,24小时内避免进食固体食物。恢复期应控制血压血糖,戒烟限酒,逐步进行心脏康复训练。遵医嘱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监测体重变化,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