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血性贫血可通过补充铁剂、输血治疗、病因治疗、饮食调整、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失血性贫血通常由外伤出血、消化道出血、妇科疾病、手术失血、凝血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
1、补充铁剂失血性贫血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硫酸亚铁片、右旋糖酐铁口服溶液、琥珀酸亚铁片等铁剂。铁剂能够促进血红蛋白合成,改善贫血症状。使用铁剂时可能出现胃肠不适,建议餐后服用。铁剂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红蛋白水平,避免铁剂过量导致铁过载。
2、输血治疗对于急性大量失血或严重贫血患者,可能需要输注红细胞悬液。输血能够快速提高血红蛋白水平,改善组织缺氧。输血前需进行血型配型,输血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有无发热、过敏等输血反应。慢性失血性贫血患者若无严重症状,通常不建议常规输血。
3、病因治疗治疗失血性贫血需同时处理原发疾病。消化道出血患者需进行胃镜或肠镜检查,必要时行内镜下止血。妇科疾病如月经过多需调节激素水平。凝血功能障碍患者需补充凝血因子。控制出血源是防止贫血加重的关键措施。
4、饮食调整贫血患者应增加富含铁、维生素B12和叶酸的食物摄入。动物肝脏、红肉、蛋黄等含血红素铁较高,吸收率好。深绿色蔬菜、豆类、坚果等植物性食物也含铁,但吸收率较低。维生素C可促进铁吸收,建议与含铁食物同食。避免饮茶或咖啡影响铁吸收。
5、手术治疗对于持续出血且药物难以控制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消化道大出血可能需行血管栓塞或部分肠段切除。子宫肌瘤引起的月经过多可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或子宫切除术。手术方式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术后仍需继续贫血治疗。
失血性贫血患者应保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缺氧症状。注意观察有无头晕、心悸、乏力等贫血加重表现。定期复查血常规监测治疗效果。饮食上保证蛋白质和铁摄入,避免偏食或节食。治疗期间避免使用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如出现面色苍白加重、活动后气促明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