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患者在生活中需注意预防感染、合理饮食、适度运动、规律作息及定期复查。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疾病,免疫功能受损是主要特征,日常护理需围绕降低感染风险、维持营养平衡、避免出血及监测病情变化展开。
1、预防感染白血病患者因白细胞异常导致免疫力低下,需避免接触感染源。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定期消毒餐具与衣物,减少去人群密集场所。接触宠物后需彻底洗手,避免处理动物排泄物。若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排查感染。化疗期间可遵医嘱使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提升白细胞数量。
2、合理饮食选择高蛋白、高热量且易消化的食物,如鸡蛋羹、鱼肉泥、豆腐等优质蛋白来源。避免生冷、辛辣或未彻底加热的食物,水果需去皮食用。化疗期间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可少量多餐,搭配苏打饼干缓解胃肠不适。贫血患者可适量增加猪肝、菠菜等富含铁元素的食物。
3、适度运动根据体力选择低强度活动,如散步、太极拳等,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出血或跌倒。血小板低下时需减少肢体碰撞风险,使用软毛牙刷防止牙龈出血。卧床患者可进行踝泵运动预防血栓,运动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以不感到疲劳为宜。
4、规律作息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加重免疫负担。化疗期间可能出现乏力,可安排午休补充体力。保持情绪稳定,通过听音乐、阅读等方式缓解焦虑。若出现持续失眠,可咨询医生使用枣仁安神胶囊辅助调节。
5、定期复查严格遵循医嘱完成血常规、骨髓穿刺等检查,监测血象变化与治疗效果。记录每日体温、出血点等异常体征,就诊时详细反馈。外出时随身携带疾病证明与紧急联系人信息,突发高热或出血需立即急诊处理。
白血病患者需长期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家属应协助营造无菌居家环境,餐具单独消毒,避免种植土培植物。饮食烹饪需彻底煮熟,拒绝外卖生食。根据血象调整活动强度,血小板低于50×10⁹/L时避免磕碰。定期开窗通风但避免直吹冷风,冬季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治疗期间可记录症状变化,复诊时提供详细日志供医生评估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