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检查可以辅助筛查部分癌症,但无法确诊所有癌症类型。血液检查主要通过肿瘤标志物、血常规等指标提示异常,需结合影像学或病理检查进一步确认。常见可通过血液检查筛查的癌症包括肝癌、前列腺癌、卵巢癌等。
血液检查中肿瘤标志物升高可能与癌症相关,如甲胎蛋白升高提示肝癌风险,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升高可能与前列腺癌有关。部分癌症患者会出现血红蛋白下降、白细胞异常等血常规指标变化。但肿瘤标志物特异性有限,炎症、良性病变也可能导致指标异常。血液检查更适用于高风险人群的初步筛查或癌症患者的疗效监测。
血液检查对早期癌症的检出率较低,尤其像肺癌、胃癌等缺乏特异性标志物的癌症。部分癌症在血液中难以检测到相关标志物,或仅在晚期才出现明显异常。血液检查阴性不能完全排除癌症,需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综合判断。对于疑似癌症病例,胃肠镜、CT、穿刺活检等检查仍是确诊的金标准。
建议高风险人群根据医生建议定期进行针对性癌症筛查,如长期吸烟者需低剂量CT查肺癌,乙肝患者需定期检测甲胎蛋白。若血液检查发现异常指标,应进一步就诊排查,避免自行解读结果。健康人群无须过度依赖血液检查防癌,保持规律体检和健康生活方式更重要。
牙龈无故出血通常不是癌症,可能与牙龈炎、牙周炎、维生素缺乏、血液疾病等因素有关。牙龈无故出血主要有牙龈炎、牙周炎、维生素C缺乏、血小板减少、白血病等原因。
1、牙龈炎牙龈炎是牙龈组织发炎的常见疾病,通常由牙菌斑堆积引起。牙龈炎患者可能出现牙龈红肿、触碰出血等症状。治疗牙龈炎可通过超声波洁牙去除牙菌斑,配合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甲硝唑口腔粘贴片、西吡氯铵含片等药物控制炎症。日常需加强口腔卫生,使用软毛牙刷轻柔刷牙。
2、牙周炎牙周炎是牙龈炎发展而来的更严重口腔疾病,可能伴随牙槽骨吸收。牙周炎患者常见牙龈出血、牙齿松动、口臭等症状。治疗需进行牙周刮治,必要时使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替硝唑片、奥硝唑胶囊等药物。定期口腔检查和专业清洁有助于控制病情发展。
3、维生素C缺乏长期维生素C摄入不足可能导致毛细血管脆性增加,引起牙龈出血。这类患者可能同时存在皮肤瘀斑、伤口愈合缓慢等症状。改善饮食结构,增加新鲜蔬菜水果摄入,必要时遵医嘱服用维生素C片可缓解症状。柑橘类水果、猕猴桃、西蓝花等食物富含维生素C。
4、血小板减少血小板数量或功能异常会影响凝血功能,表现为牙龈出血、皮肤瘀点等症状。可能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药物影响等因素有关。需进行血常规检查明确诊断,治疗可能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等药物。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防止出血加重。
5、白血病白血病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可能导致凝血功能障碍,表现为牙龈自发性出血。这类患者常伴有发热、乏力、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需通过骨髓穿刺等检查确诊,治疗包括化疗、靶向治疗等手段。虽然牙龈出血可能是白血病表现,但这种情况相对少见。
牙龈无故出血时应及时就医检查,明确具体原因。日常注意保持口腔卫生,使用软毛牙刷,避免用力刷牙。饮食上保证营养均衡,适量补充维生素C。避免吸烟、饮酒等刺激口腔的行为。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洁牙,发现问题早期干预。如果出血持续不缓解或伴随其他症状,应尽快到口腔科或血液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