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生化检查能查出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等多项指标。血液生化检查主要用于评估器官功能、代谢状态及疾病筛查,常见检测项目包括谷丙转氨酶、肌酐、尿素氮、总胆固醇、血糖、钾钠氯等。
1、肝功能指标血液生化检查中的肝功能指标主要包括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等。谷丙转氨酶升高可能与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药物性肝损伤有关,通常伴随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谷草转氨酶异常可见于心肌梗死或肌肉损伤。胆红素指标异常可能提示胆道梗阻或溶血性疾病。
2、肾功能指标肌酐和尿素氮是评估肾功能的核心指标。肌酐升高可能由急性肾损伤、慢性肾病引起,常伴随少尿、水肿。尿素氮异常可能与脱水、高蛋白饮食或尿路梗阻相关。胱抑素C检测能更敏感反映早期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
3、血糖血脂指标空腹血糖检测可筛查糖尿病,餐后血糖异常常见于糖耐量受损。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相关,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具有保护作用。甘油三酯显著升高可能诱发急性胰腺炎。
4、电解质平衡血钾异常可导致心律失常,低钠血症常见于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钙磷代谢指标异常可能提示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或维生素D缺乏。氯离子检测有助于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类型。
5、其他特殊项目心肌酶谱可辅助诊断心肌梗死,淀粉酶升高提示胰腺炎可能。同型半胱氨酸检测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相关。肿瘤标志物如甲胎蛋白、癌胚抗原可用于特定癌症的筛查监测。
血液生化检查前需空腹8-12小时,避免剧烈运动。检查结果需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判断,单项指标异常可能受饮食、药物等因素干扰。定期监测生化指标有助于早期发现代谢异常,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增加检测频率。若结果异常应遵医嘱进一步检查,不可自行解读或用药。
血液透析一般每周需要做2-3次,具体频率需根据患者肾功能、残余尿量、并发症等因素综合评估。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维持生命的重要治疗方式,通过人工肾脏替代功能清除体内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对于无残余肾功能的患者,通常每周需进行3次透析,每次4小时左右,可有效维持电解质平衡并减少尿毒症症状。部分患者若存在一定残余肾功能,可能调整为每周2次透析,但需严格监测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透析间隔超过48小时可能导致毒素蓄积,出现恶心、水肿或高钾血症等风险。透析频率不足会加速心血管损害,而过度透析可能造成营养流失或低血压。临床中需结合干体重变化、血压波动及实验室数据动态调整方案。
建议患者严格记录每日尿量和体重变化,控制水分及高钾食物摄入,透析间期体重增长不宜超过干体重的5%。出现胸闷、抽搐或意识模糊等不适需立即就医。长期透析者应定期评估血管通路功能,配合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纠正贫血,并补充活性维生素D改善钙磷代谢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