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的急救方法主要有催吐、补充水分、禁食观察、及时就医、保留样本。食物中毒通常由细菌、毒素或化学污染引起,需根据中毒类型和严重程度采取相应措施。
1、催吐若误食有毒食物1-2小时内且意识清醒,可尝试用手指刺激舌根催吐,减少毒素吸收。但腐蚀性毒物或昏迷患者禁止催吐,避免造成二次伤害。催吐后需用温水漱口,清除口腔残留物。
2、补充水分呕吐腹泻会导致脱水,可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成人每10分钟饮用10-20毫升,儿童酌减。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刺激胃肠,加重呕吐症状。
3、禁食观察中毒后6-8小时内应暂停进食,减轻胃肠负担。后期逐步尝试米汤、稀粥等流食。密切监测体温、意识状态及排便情况,记录呕吐物性状和发作频率。
4、及时就医出现持续高热、血便、抽搐、呼吸困难等症状时,需立即送医。携带可疑食物样本协助诊断,医生可能根据病原体使用诺氟沙星胶囊、蒙脱石散、盐酸洛哌丁胺胶囊等药物。
5、保留样本留存剩余食物、呕吐物或排泄物样本,冷藏保存不超过24小时。检测可明确致病菌如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为针对性治疗提供依据。
日常需注意食物生熟分开存放,海鲜肉类彻底加热,隔夜菜充分煮沸后食用。出现集体中毒事件应立即报告卫生部门,对可疑食品封存检测。恢复期饮食以低脂低纤维为主,避免乳制品和刺激性食物,2-3天后逐步恢复正常饮食。
煤气中毒可通过迅速脱离中毒环境、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治疗、药物治疗、高压氧治疗等方式急救。煤气中毒通常由吸入过量一氧化碳导致,可能引发头痛、恶心、意识模糊等症状。
1、脱离中毒环境立即将患者转移至空气新鲜处,关闭煤气源并开窗通风。避免继续吸入一氧化碳加重中毒,转移时注意患者保暖,减少体力消耗。若现场存在爆炸风险,须确保自身安全后再施救。
2、保持呼吸道通畅解开患者衣领腰带,清除口鼻分泌物,将头部偏向一侧防止误吸。对昏迷患者采用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必要时使用口咽通气管。呼吸微弱或停止时须立即实施人工呼吸。
3、吸氧治疗尽快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氧浓度需超过60%,最好使用面罩给氧。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力是氧气的200倍,高浓度氧气可加速一氧化碳解离。持续吸氧至症状完全缓解,通常需要4-6小时。
4、药物治疗中重度中毒需静脉注射甘露醇注射液减轻脑水肿,使用注射用依达拉奉清除自由基。出现抽搐时可肌注地西泮注射液,心肌损伤者需用注射用磷酸肌酸钠营养心肌。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疗监护下使用。
5、高压氧治疗对昏迷、妊娠或碳氧血红蛋白超过25%的患者,应在2小时内进行高压氧治疗。高压氧舱可迅速置换体内一氧化碳,改善组织缺氧,降低迟发性脑病风险。通常需治疗10-20次,每次90分钟。
急救后需密切观察2个月,警惕迟发性脑病发生。恢复期保持充足睡眠,避免剧烈运动,多食用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全谷物、瘦肉等。定期复查脑电图与认知功能,家中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燃气设备须由专业人员定期检修。出现记忆力减退或肢体震颤等后遗症时及时神经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