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对人体可造成中枢神经抑制、代谢性酸中毒、视神经损害等多系统损伤,严重时可导致失明或死亡。甲醇中毒主要与误饮含甲醇工业酒精、吸入高浓度甲醇蒸气或皮肤长期接触有关。
1、中枢神经抑制甲醇代谢产生的甲酸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早期表现为头痛、眩晕、嗜睡,严重时出现意识模糊、昏迷甚至呼吸衰竭。接触者可能出现醉酒样症状但无乙醇气味,需与普通醉酒鉴别。临床常用血液透析联合叶酸、碳酸氢钠注射液治疗,禁用乙醇脱氢酶抑制剂类药物。
2、代谢性酸中毒甲醇在体内代谢为甲酸后引发严重酸中毒,患者会出现深大呼吸、恶心呕吐、电解质紊乱等症状。动脉血气分析显示pH值显著降低,阴离子间隙增大。治疗需静脉滴注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同时配合血液净化清除毒素。
3、视神经损害甲酸选择性损害视网膜神经细胞和视神经,接触24-48小时后可能出现视力模糊、视野缺损,典型表现为看到雪花样光点。未及时治疗可致不可逆性视神经萎缩,使用甲酰四氢叶酸钙注射液可竞争性减少甲酸毒性。
4、消化系统损伤口服甲醇会直接腐蚀消化道黏膜,引发剧烈腹痛、呕血等表现。长期接触可能造成肝功能异常,血清转氨酶升高。治疗需禁食胃肠减压,必要时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保护胃黏膜。
5、多器官衰竭重度中毒可并发急性肾小管坏死、心肌损伤、横纹肌溶解等,死亡率较高。需重症监护治疗,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联合乌司他丁注射液等器官功能支持药物。
预防甲醇中毒需避免饮用来源不明的酒类,工业生产中做好呼吸道及皮肤防护。出现疑似中毒症状应立即脱离接触环境,饮用真酒可延缓甲醇代谢但须谨慎操作,所有病例均需急诊就医进行血甲醇浓度检测。恢复期患者应定期复查视力及肝肾功能,补充B族维生素促进神经修复,严格戒酒防止二次伤害。
正常成人体温一般为36.3-37.2摄氏度,测量部位和方法不同可能略有差异。
体温受测量方式影响较大,腋下测温通常为36.0-37.0摄氏度,口腔测温比腋下高0.2-0.3摄氏度,直肠测温比口腔高0.3-0.5摄氏度。日常活动、饮食、昼夜节律也会使体温波动,清晨较低而傍晚偏高,剧烈运动或进食后可能暂时升高0.5-1摄氏度。女性排卵期体温会上升0.3-0.6摄氏度并持续至月经前。环境温度过高时可能出现生理性体温升高,但一般不超过37.5摄氏度。使用水银体温计需测量5-10分钟,电子体温计听到提示音后还需保持30秒。
建议选择固定时间测量基础体温,避免在运动、沐浴、饮食后立即测量。发现体温持续超过37.3摄氏度或伴有头痛乏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排查感染等病理性因素。日常注意保持适宜环境温度,穿着透气衣物,发热时可采取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