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平扫和螺旋CT的主要区别在于扫描方式、成像速度及适用范围。CT平扫采用传统逐层扫描方式,适用于常规检查;螺旋CT通过连续旋转扫描获取容积数据,在速度和三维重建能力上更具优势。
CT平扫是计算机断层扫描的基础形式,X射线管与探测器围绕人体进行单层逐次扫描,每完成一层后需停顿并移动检查床至下一位置。该方式成像时间较长,对呼吸运动敏感,可能导致层间错位,但辐射剂量相对较低且成本经济。其典型应用包括颅脑外伤初筛、肺部钙化灶评估以及骨关节结构观察。检查过程中患者需配合技师指令进行屏气,以减少运动伪影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螺旋CT采用滑环技术实现X射线管连续旋转,检查床同步匀速推进形成螺旋轨迹扫描。这种技术可在单次屏气内完成全器官扫描,显著缩短检查时间,特别适合胸腹部动态器官成像。螺旋扫描获得的连续容积数据支持多平面重建、血管造影等后处理功能,能清晰显示细小支气管、冠状动脉等复杂结构。但螺旋扫描的辐射剂量较平扫略高,且对设备性能要求更为严格,通常用于肿瘤分期、血管病变诊断等精细检查。
进行CT检查前应去除金属物品避免伪影,妊娠期女性须告知医生评估风险。检查后建议适量饮水促进造影剂排泄,短期内避免重复接受放射性检查。具体检查方式需由放射科医师根据临床需求选择,对于需要动态观察或三维重建的病例,螺旋CT能提供更全面的诊断信息。
加强CT和普通CT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使用造影剂,前者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增强组织对比度,后者仅依靠人体自然密度差异成像。
加强CT在静脉注射含碘造影剂后扫描,造影剂随血液循环使血管及富血供组织显影更清晰,适用于肿瘤诊断、血管病变评估及炎症活动性判断。其优势在于能明确病灶血供特点,区分血管与淋巴结,提高小于1厘米病灶的检出率。检查前需评估肾功能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检查中可能出现发热、皮肤潮红等过敏反应,检查后建议大量饮水加速造影剂排泄。
普通CT利用X线穿透不同密度组织时的衰减差异成像,适用于骨折筛查、肺部感染初诊等基础检查。其优势在于操作简便、无创且成本较低,可重复进行动态观察。但软组织分辨率有限,难以区分密度相近的病灶与正常组织,对早期肿瘤和血管畸形敏感性较低。检查前仅需去除金属物品,无特殊禁忌证,适合急诊快速评估。
两种检查的辐射剂量相近,具体选择需根据临床指征决定。检查后均应观察有无迟发过敏反应,加强CT患者需特别注意造影剂肾病预防,肾功能不全者应提前告知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