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占位通常指膀胱内出现的异常组织增生或肿块,可能是膀胱息肉、膀胱结石、膀胱炎性病变或膀胱肿瘤等疾病的表现。膀胱占位的性质需要通过膀胱镜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活检进一步明确。
膀胱占位性病变的常见类型包括非肿瘤性增生如膀胱息肉,这类病变多与慢性炎症刺激或局部损伤有关,通常表现为无痛性血尿或排尿不适。膀胱结石可能由尿液成分异常或尿路梗阻引起,典型症状为排尿中断伴下腹绞痛。膀胱炎性病变如腺性膀胱炎常与长期感染相关,可能出现尿频尿急等膀胱刺激症状。良性肿瘤如内翻性乳头状瘤生长缓慢但存在恶变风险。膀胱癌作为泌尿系统常见恶性肿瘤,早期可表现为无痛肉眼血尿,晚期可能出现排尿困难及盆腔疼痛。
对于疑似恶性膀胱占位,临床常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进行诊断和治疗,术后根据病理结果辅以卡介苗膀胱灌注或化疗。膀胱部分切除术适用于局限性肌层浸润性肿瘤,全膀胱切除术则针对多发或高危病例。非肌层浸润性肿瘤可选用吉西他滨膀胱灌注化疗,肌层浸润性肿瘤可能需顺铂联合化疗方案。膀胱软结石可采用钬激光碎石术,炎性息肉可进行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治疗。
发现血尿或排尿异常应及时进行泌尿系统超声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长期吸烟者需定期筛查,接触苯胺染料等化学物质的人群应做好职业防护。术后患者须遵医嘱定期膀胱灌注治疗和膀胱镜复查,保持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稀释尿液。避免憋尿及辛辣饮食,出现尿频尿痛症状时可服用碳酸氢钠片碱化尿液。膀胱全切术后需掌握清洁间歇导尿技术,注意造瘘口护理防止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