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升高可能引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周围神经病变、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足等危害。长期高血糖会对全身多个器官系统造成损害,主要危害包括微血管并发症、大血管并发症和急性代谢紊乱。
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长期高血糖会导致视网膜微血管受损,早期表现为微血管瘤和出血点,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视网膜水肿、新生血管形成,严重时可导致玻璃体出血和视网膜脱离。患者可能出现视力模糊、视野缺损等症状,最终可能失明。定期眼底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激光治疗和玻璃体切除术是常用治疗手段。
2、糖尿病肾病高血糖会损害肾小球滤过功能,初期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逐渐发展为大量蛋白尿和肾功能不全。患者可能出现水肿、高血压等症状,最终可能进展为尿毒症。控制血糖和血压是关键治疗措施,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是常用药物。
3、周围神经病变高血糖会引起周围神经脱髓鞘和轴突变性,表现为对称性感觉异常,如麻木、刺痛和烧灼感,常见于下肢远端。自主神经病变可能导致胃肠功能紊乱、排尿障碍和体位性低血压。营养神经药物和止痛药可缓解症状,严格控制血糖是根本治疗。
4、心血管疾病高血糖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增加冠心病、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发病风险。患者可能出现胸闷、胸痛、头晕等症状。控制血糖、血脂和血压是重要预防措施,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类药物常用于心血管保护。
5、糖尿病足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共同作用导致足部感觉减退和血液循环障碍,轻微外伤可能引发难以愈合的溃疡,严重时可发生坏疽和骨髓炎。患者可能出现足部畸形、皮肤干燥和溃疡。日常足部护理非常重要,严重病例可能需要截肢手术。
控制血糖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建议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保持健康饮食和适度运动。饮食上应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控制总热量摄入,增加蔬菜和全谷物摄入。运动方面建议每周进行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定期进行并发症筛查,包括眼底检查、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和神经功能评估。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甲胎蛋白轻微升高可能具有临床意义,需结合具体数值和个体情况综合评估。
甲胎蛋白是肝癌筛查的重要指标,正常值通常低于20微克每升。轻度升高可能由妊娠、慢性肝病活动期、生殖细胞肿瘤等非恶性因素引起,也可能提示早期肝细胞癌风险。病毒性肝炎活动期患者可能出现一过性升高,而持续超过200微克每升则需高度警惕恶性肿瘤可能。
建议完善肝脏超声、肝炎病毒检测等检查,避免饮酒并定期复查甲胎蛋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