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和高压高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和药物治疗控制,常用降压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等。高血压通常由遗传因素、不良生活习惯、肥胖、肾脏疾病、内分泌异常等原因引起。
1、钙通道阻滞剂:
钙通道阻滞剂通过阻断钙离子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代表药物有氨氯地平、硝苯地平、非洛地平等,适用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或合并冠心病的患者。这类药物可能引起下肢水肿、头痛等不良反应。
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常用药物包括依那普利、贝那普利、雷米普利等,特别适合合并糖尿病、心力衰竭的患者。可能出现干咳、血管性水肿等副作用。
3、利尿剂:
利尿剂通过促进钠水排泄减少血容量,常用氢氯噻嗪、吲达帕胺等噻嗪类利尿剂。适用于老年高血压或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长期使用需注意电解质紊乱。袢利尿剂如呋塞米多用于严重高血压或肾功能不全者。
4、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与受体结合发挥降压作用,代表药物有缬沙坦、厄贝沙坦、氯沙坦等。适用于不能耐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患者,不良反应较少。
5、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通过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减少心输出量,常用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特别适合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可能引起支气管痉挛、心动过缓等反应。
高血压患者除规范用药外,需长期坚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增加新鲜蔬果和全谷物摄入。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精神紧张。定期监测血压,每3-6个月进行血脂、血糖等检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合并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患者需更严格控制血压目标值。
高压155属于高血压范畴,需结合个体情况评估严重程度。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收缩压超过14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超过90毫米汞柱,主要影响因素有遗传因素、不良生活习惯、肥胖、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等。
高压155的严重性需根据是否伴随靶器官损害、基础疾病及血压波动特点综合判断。若为初次测量且无头晕、胸闷等症状,可能由情绪紧张、测量误差等暂时性因素导致,建议多次测量确认。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可能导致心脑血管事件风险显著增加,尤其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时更需警惕。妊娠期女性出现该数值可能提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需紧急处理。
部分人群可能出现高血压急症,如血压短期内急剧升高伴随视物模糊、胸痛、意识障碍等表现,需立即就医。老年人因血管弹性下降,血压波动较大,155毫米汞柱可能对其靶器官造成更大负担。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即使数值未达极高危标准,也需针对原发病治疗。
建议定期监测血压并记录,限制钠盐摄入至每日不超过5克,增加富含钾的蔬菜水果如香蕉、菠菜。每周进行有氧运动,控制体重在合理范围。避免熬夜及过量饮酒,遵医嘱规范用药。若血压持续超标或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到心血管内科就诊,完善动态血压监测、心电图等检查评估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