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禁忌症主要包括活动性出血、近期重大手术或创伤、出血性疾病、严重高血压未控制、颅内出血史等。溶栓治疗需严格评估患者个体风险,禁忌症的存在可能增加出血风险甚至危及生命。
1、活动性出血存在消化道出血、泌尿系统出血等活动性出血情况时禁止溶栓。溶栓药物会抑制凝血功能,可能加重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需通过血红蛋白监测、便潜血试验等确认出血停止后再评估治疗方式。
2、近期重大手术两周内进行过开颅、开胸等重大手术者禁用溶栓。手术创面尚未完全愈合时溶栓可能导致术区大出血,特别是神经外科手术后溶栓可能引发灾难性颅内出血。
3、出血性疾病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凝血功能障碍疾病患者不宜溶栓。这类患者本身存在止血机制缺陷,溶栓药物会进一步破坏凝血平衡,可能诱发自发性出血。
4、严重高血压血压超过180/110mmHg时暂缓溶栓。极高血压状态下血管内皮稳定性差,溶栓后脑出血风险显著增加。需先使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至安全范围。
5、颅内出血史既往有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史者禁用溶栓。此类患者脑血管结构异常概率高,溶栓治疗后再发颅内出血概率可达普通人群数倍。
对于存在溶栓禁忌的心肌梗死患者,可考虑选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等替代方案。日常生活中需严格控制血压、血糖等危险因素,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心脏事件。定期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等急救药物。出现持续胸痛应立即平卧休息并呼叫急救,延误治疗可能造成不可逆心肌损伤。
动脉内溶栓治疗通常适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等血管闭塞性疾病。
动脉内溶栓治疗主要用于大血管闭塞导致的急性缺血性事件。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时间在6小时内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或12小时内的后循环大血管闭塞可考虑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若出现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且发病时间在12小时内,或虽超过12小时但仍有持续胸痛和ST段抬高时也可采用。治疗前需通过CT血管成像或磁共振血管成像确认血管闭塞位置及程度,同时排除脑出血等禁忌证。该治疗需在具备介入条件的医院由专业团队操作,使用阿替普酶、尿激酶等溶栓药物直接作用于血栓部位。
接受动脉内溶栓治疗后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有无出血倾向,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遵医嘱进行后续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