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感冒发烧可通过物理降温、补充水分、使用退热药物、调整饮食、保持休息等方式退烧。感冒发烧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受凉、免疫力低下、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使用温水擦拭儿童额头、颈部、腋窝等部位有助于散热,水温控制在32-34摄氏度较为适宜。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擦拭,以免刺激皮肤或引起寒战。同时可减少衣物厚度,保持室内通风,室温维持在24-26摄氏度。物理降温适用于体温未超过38.5摄氏度的低热情况。
2、补充水分发烧会导致体内水分流失加快,需要少量多次补充温开水、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6个月以上儿童可适量饮用稀释的苹果汁。水分补充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稀释痰液,预防脱水。观察儿童排尿情况,若4-6小时无排尿需警惕脱水。
3、使用退热药物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遵医嘱使用退热药,常见有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小儿退热栓等。不同年龄儿童需按体重精确给药,两种退热药不宜交替使用。用药后30-60分钟复测体温,24小时内用药不超过4次。注意药物过敏史,用药后出现皮疹需立即停用。
4、调整饮食选择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蔬菜粥等。避免油腻、辛辣及高糖食物。适量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猕猴桃。母乳喂养婴儿应增加哺乳次数。食欲减退时不强迫进食,以水分补充为主。
5、保持休息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恢复,避免剧烈活动。可抬高床头15-20度缓解鼻塞。保持居住环境安静,光线柔和。监测体温变化,每2-4小时测量一次。密切观察精神状态,出现嗜睡、烦躁、抽搐等需及时就医。
家长需注意观察儿童病情变化,发热持续超过3天或体温超过40摄氏度应立即就医。恢复期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注意保暖但不宜过度包裹。保持每日1-2小时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流感季节前可接种疫苗预防。家中常备电子体温计和退热药物,但使用药物前务必咨询医生。感冒期间暂停游泳等剧烈运动,洗澡水温不宜过高,洗浴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