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里面可能会长结石,医学上称为外耳道耵聍栓塞或外耳道胆脂瘤。外耳道耵聍栓塞是由于耵聍腺分泌过多或排出受阻形成的硬块;外耳道胆脂瘤则是角质上皮堆积形成的囊性结构。两者均可能引起耳闷、听力下降或耳痛等症状。
外耳道耵聍栓塞较常见,多因耵聍分泌旺盛或清理不当导致。长期使用棉签掏耳可能将耵聍推向外耳道深部,逐渐硬化形成团块。游泳或潮湿环境可能使耵聍吸水膨胀,加重堵塞症状。若合并感染可能出现耳道红肿、流脓等表现。对于质地较软的耵聍栓塞,可遵医嘱使用碳酸氢钠滴耳液软化后冲洗清除;质地坚硬者需由医生用耵聍钩或吸引器取出。
外耳道胆脂瘤相对少见,其形成可能与慢性炎症刺激或外耳道皮肤损伤有关。胆脂瘤会逐渐扩大并压迫周围骨质,可能引发剧烈耳痛、耳道流血甚至面瘫。确诊后通常需要手术彻底清除病变组织,术后需定期复查防止复发。长期未处理的胆脂瘤可能破坏中耳结构,导致鼓膜穿孔或听力永久性损伤。
日常应避免频繁掏耳或使用尖锐物品清理耳道,洗澡时可用棉球遮挡外耳道防止进水。若出现持续耳闷、耳鸣或分泌物增多,建议及时就诊耳鼻喉科。医生可能通过耳内镜、CT等检查明确诊断,并根据结石性质选择冲洗、吸引或手术等处理方式。自行尝试取石可能损伤耳道皮肤或鼓膜,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