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直吐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保持休息、观察症状、及时就医等方式缓解。呕吐通常由饮食不当、胃肠感染、食物过敏、肠梗阻、脑膜炎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呕吐后需暂停进食2-4小时,待胃肠休息后尝试少量喂食米汤、稀粥等清淡流质食物。避免高糖、高脂或刺激性食物。家长需记录孩子呕吐前的饮食内容,帮助医生判断诱因。若伴随腹泻可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
2、补充水分每次呕吐后分次喂服5-10毫升温水或口服补液盐溶液,30分钟后无呕吐再增量。使用滴管或小勺缓慢喂水,防止呛咳。家长需观察尿量,若4-6小时无排尿需就医。脱水表现为口唇干燥、眼窝凹陷等。
3、保持休息让孩子侧卧或半坐位休息,避免呕吐物误吸。呕吐后清洁口腔,更换被污染的衣物。保持环境安静,减少移动刺激。家长需监测体温,若超过38.5℃可物理降温,持续发热需就医排查感染。
4、观察症状记录呕吐频率、性状及伴随症状。喷射性呕吐伴头痛可能提示颅内高压,呕吐物含胆汁或血液需紧急就医。腹痛呈阵发性加剧需排查肠套叠。家长需测量孩子体重,短期内下降超过5%提示严重脱水。
5、及时就医若呕吐持续超过24小时、出现意识模糊、抽搐、囟门膨出等需立即就诊。医生可能开具蒙脱石散止泻、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菌群、头孢克肟颗粒抗感染。肠梗阻需禁食胃肠减压,脑膜炎需腰椎穿刺确诊。
呕吐期间保持孩子口腔清洁,每次吐后用温水漱口。恢复期遵循由稀到稠、由少到多的饮食原则,优先选择面条、馒头等低渣食物。避免剧烈运动,注意腹部保暖。定期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可预防病毒性胃肠炎。若反复呕吐超过3天或体重明显下降,需完善血常规、腹部超声等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