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时是否需要人工呼吸需根据施救者能力和患者情况决定。未经培训的施救者可仅进行胸外按压,专业施救者或条件允许时应配合人工呼吸。
对于非专业施救者,持续胸外按压是核心措施。单纯胸外按压能维持基本血液循环,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通气效率低下。按压位置为两乳头连线中点,深度5-6厘米,频率100-120次/分钟。施救过程中应尽量减少中断,直至专业急救人员到达。该方法适用于成人突发心脏骤停且施救者未掌握人工呼吸技能的情况。
专业施救者或经过培训人员建议采用30:2的按压通气比。开放气道后,每次人工呼吸持续1秒,观察到胸廓隆起即可。溺水、窒息等缺氧性心脏骤停患者必须配合人工呼吸。使用防护面罩可降低感染风险。儿童心脏骤停因多由呼吸问题引发,同样需要联合施救。高质量心肺复苏需保证按压深度充分、回弹完全,避免过度通气。
心肺复苏后需监测患者意识、呼吸及脉搏变化,及时清理口腔异物保持气道通畅。定期参加急救培训能提升施救效果,公共场所应完善AED配置。施救时注意自身防护,避免直接接触患者体液。无论采用何种方式,立即实施心肺复苏可显著提高生存率。
脊柱侧弯可能会影响心肺功能,具体影响程度与侧弯角度和部位有关。轻度脊柱侧弯通常对心肺功能无明显影响,而重度胸椎侧弯可能压迫心肺导致功能障碍。
脊柱侧弯角度小于40度时,胸腔空间变化较小,心肺组织受压概率低,患者日常活动时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多在正常范围。这类患者可能出现运动耐力轻度下降,但静息状态下心肺功能检测结果通常无明显异常。脊柱侧弯角度在40-70度之间时,胸廓变形可能限制肺扩张,部分患者会出现肺活量降低、活动后气促等症状,但心脏功能受影响相对较小。这类患者的心肺功能损害多为可逆性,通过呼吸训练和姿势矫正可得到改善。
当脊柱侧弯角度超过70度或伴有严重胸廓畸形时,心肺功能受损风险显著增加。严重胸椎侧弯会直接压迫肺组织导致限制性通气障碍,长期可能引发肺动脉高压和肺源性心脏病。心脏受压可能影响心室充盈和射血功能,部分患者会出现心悸、胸闷等循环系统症状。这类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和心脏超声评估,必要时需通过手术矫正防止不可逆损害。
脊柱侧弯患者应定期监测心肺功能,包括肺活量测定、动脉血气分析和心脏彩超等检查。日常生活中可进行游泳、深呼吸训练等有氧运动改善肺顺应性,避免高强度体力活动。若出现持续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由专科医生评估是否需要支具矫正或手术治疗。保持正确坐姿和睡姿有助于减缓侧弯进展,营养均衡的饮食对维持骨骼肌肉健康也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