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疱疹传染性较强,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口腔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1型感染引起的,常见表现为口腔黏膜或唇周出现水疱、溃疡等症状。
单纯疱疹病毒1型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等体液传播,接吻、共用餐具或亲密接触均可能造成感染。病毒在患者发病期传染性最高,水疱破裂后释放的液体含有大量病毒颗粒。即使疱疹结痂后,病毒仍可能通过唾液传播。免疫力低下人群、儿童及未感染过该病毒者更易被传染。
部分情况下病毒可能通过间接接触传播,如触摸被污染的毛巾、餐具等物品后接触口鼻。但病毒在体外存活时间较短,这种传播方式概率较低。孕妇若在分娩时发生生殖器疱疹活动性感染,可能将病毒传播给新生儿。
预防口腔疱疹传播需避免与患者共用餐具、毛巾等个人物品,发病期间减少亲密接触。出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昔洛韦乳膏、喷昔洛韦乳膏等抗病毒药物。保持口腔卫生,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有助于恢复。
接吻一般不会传染性病,但存在极少数特殊情况可能传播。性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或母婴垂直传播,单纯接吻的传染概率极低。若口腔黏膜破损或存在活动性感染时,可能增加传播风险。
日常社交性接吻如轻吻脸颊或嘴唇接触,几乎不会传播性病病原体。多数性病病原体如HIV、梅毒螺旋体、淋球菌等在唾液中的存活时间短且浓度低,难以通过完整的口腔黏膜实现传播。乙型肝炎病毒虽可通过唾液传播,但需接触大量含病毒唾液且受体存在开放性伤口。
当接吻双方存在口腔溃疡、牙龈出血等黏膜破损情况,且一方携带高病毒载量的病原体时,可能发生理论上的传播风险。例如活动期单纯疱疹病毒1型感染可能通过深吻传播,导致对方感染口腔疱疹。EB病毒也可通过唾液交换引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但这类情况在医学统计中占比不足千分之一。
建议避免与不明健康状况的伴侣进行深度接吻,尤其当口腔存在破损时。定期进行性病筛查,出现口腔异常溃疡、白斑等症状及时就医。日常保持口腔卫生,使用牙线清洁可减少牙龈出血概率,降低潜在传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