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贾第虫病主要由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引起,传播途径包括饮用被污染的水源、接触感染者粪便或食用未洗净的污染食物。该病可能与免疫功能低下、卫生条件差、集体生活环境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腹泻、腹痛、腹胀及营养不良等症状。
1. 水源污染蓝氏贾第鞭毛虫的包囊可在自然水体中存活较长时间,儿童饮用未经煮沸或过滤的污染水源后易感染。包囊进入肠道后脱囊形成滋养体,吸附于小肠黏膜导致炎症反应。家长需确保儿童饮用安全水源,避免直接饮用生水或未经消毒的井水、河水。
2. 粪口传播感染者粪便中含有大量包囊,通过污染食物、玩具或日常接触传播。儿童接触被污染物品后未彻底洗手即进食,或啃咬玩具时可能摄入包囊。家长需加强儿童手卫生教育,定期消毒餐具和玩具,处理粪便后需彻底清洁双手。
3. 集体生活暴露托幼机构等集体环境中,儿童密切接触可能加速病原体传播。共用厕所、毛巾或饮食器具会增加感染风险。建议家长关注机构卫生管理情况,患儿应隔离治疗至症状消失,集体场所需定期进行环境消杀。
4. 免疫功能缺陷营养不良或免疫缺陷患儿更易发生严重感染。蓝氏贾第鞭毛虫可破坏肠黏膜屏障,导致乳糖不耐受和脂肪吸收不良。对于反复感染的儿童,家长需配合医生评估免疫功能,必要时补充锌、维生素A等营养素改善免疫状态。
5. 动物源性传播宠物犬、猫等可能携带贾第虫包囊,通过舔舐儿童面部或污染家居环境间接传播。家长需定期为宠物驱虫,避免儿童与动物粪便接触,处理宠物排泄物时应戴手套并及时消毒。
预防小儿贾第虫病需注重饮食卫生,水果蔬菜彻底清洗,肉类充分煮熟。患儿应单独使用毛巾和餐具,腹泻期间补充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若儿童出现持续腹泻、体重下降或血便,须及时就医进行粪便抗原检测,确诊后可遵医嘱使用甲硝唑片、替硝唑胶囊或呋喃唑酮片等药物治疗,治疗期间避免摄入乳制品减轻肠道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