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痛风的典型症状包括突发性关节剧烈疼痛、红肿、发热和活动受限,通常发生在夜间或清晨。痛风发作时,大脚趾关节是最常见的受累部位,但也可能影响脚踝、膝盖、手腕等关节。急性痛风发作通常持续数天至两周,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反复发作并发展为慢性痛风。
1、突发性关节剧烈疼痛
急性痛风发作时,疼痛通常突然出现,且程度剧烈,常被描述为“刀割样”或“撕裂样”疼痛。这种疼痛通常在夜间或清晨加重,可能与夜间体温下降、尿酸结晶沉积增加有关。疼痛部位以第一跖趾关节(大脚趾根部)最为常见,但也可能累及其他关节。
2、关节红肿和发热
受累关节会出现明显的红肿和发热,皮肤可能发亮且触痛明显。这是由于尿酸结晶在关节内沉积,引发局部炎症反应,导致血管扩张和液体渗出。红肿和发热通常在疼痛出现后数小时内达到高峰。
3、活动受限
由于疼痛和炎症,受累关节的活动能力会受到限制,患者可能无法正常行走或使用手部关节。这种活动受限通常是暂时性的,但随着病情反复发作,可能逐渐影响关节功能。
4、急性痛风的原因
急性痛风的主要原因是血液中尿酸水平过高(高尿酸血症),导致尿酸结晶在关节内沉积。高尿酸血症可能与遗传因素、饮食(如高嘌呤食物摄入过多)、肥胖、饮酒(尤其是啤酒)、药物(如利尿剂)以及某些疾病(如肾病、糖尿病)有关。
5、急性痛风的治疗方法
- 药物治疗:急性期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吲哚美辛)缓解疼痛和炎症;秋水仙碱可用于抑制炎症反应;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适用于无法耐受其他药物的患者。
- 生活方式调整:减少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的摄入,限制酒精摄入,保持适当体重,多饮水以促进尿酸排泄。
- 长期管理:对于反复发作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降尿酸药物(如别嘌呤醇、非布司他)以控制尿酸水平,预防痛风复发。
急性痛风发作时应尽早就医,医生会根据症状和检查结果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通过及时治疗和长期管理,可以有效控制症状,减少复发风险,保护关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