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一般不会引起脑炎,但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合并病毒感染导致脑炎。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发热、咽痛、口腔疱疹等症状,多数患者预后良好。若出现持续高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表现,需警惕脑炎可能。
疱疹性咽峡炎常见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A组,病毒通常局限于咽部和肠道黏膜,很少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典型症状包括口腔黏膜充血、咽峡部灰白色疱疹,病程多为1周左右。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如退热、补液、口腔护理等,无须使用抗生素。多数患儿通过充分休息和清淡饮食可自愈。
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或病毒毒力较强时,肠道病毒可能通过血脑屏障引发病毒性脑炎。此类情况多见于婴幼儿、免疫缺陷者或合并其他基础疾病患者。临床表现为颈强直、抽搐、嗜睡等神经系统症状,需通过脑脊液检查确诊。早期发现并及时给予抗病毒治疗、降颅压等措施,可改善预后。
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和体温变化,避免脱水及交叉感染。若出现异常神经系统症状,应立即就医。日常注意手卫生、避免接触患者分泌物,接种EV71疫苗可降低重症风险。
疱疹性咽峡炎可通过保持手卫生、避免接触感染者、加强免疫力、注意饮食卫生、定期消毒物品等方式预防。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组感染引起,表现为发热、咽痛、口腔疱疹等症状。
1、保持手卫生勤洗手是预防疱疹性咽峡炎的重要措施,尤其在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需用流动水和肥皂彻底清洁双手。病毒可通过手部接触传播,正确洗手能有效减少感染概率。家长需帮助儿童养成洗手习惯,必要时使用含氯消毒液辅助清洁。
2、避免接触感染者疱疹性咽峡炎具有较强传染性,发病期患者的口鼻分泌物、疱疹液均含病毒。应减少与患者共用餐具、玩具等物品,避免亲密接触。幼儿园或学校出现病例时,建议患儿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家长需对患儿用品单独消毒处理。
3、加强免疫力均衡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西蓝花、猕猴桃等食物,保证优质蛋白供应,有助于增强机体抗病毒能力。适度运动与充足睡眠可改善免疫功能。免疫力低下人群可遵医嘱使用匹多莫德口服液、脾氨肽冻干粉等免疫调节剂。
4、注意饮食卫生生冷食物可能携带病毒,需彻底加热后食用。避免饮用生水,餐具应高温蒸煮消毒。儿童饮食宜清淡,过热或辛辣食物可能刺激口腔疱疹。家长需为患儿准备温凉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等减轻吞咽疼痛。
5、定期消毒物品患者接触过的玩具、门把手等物体表面需用含氯消毒剂擦拭,衣物床单煮沸消毒。幼儿园等集体环境应每日对桌椅、教具进行预防性消毒。紫外线空气消毒可降低环境中的病毒载量,注意消毒后及时通风。
预防疱疹性咽峡炎需建立多重防护屏障。日常注意室内通风换气,流行季节减少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出现持续发热、拒食等症状应及时就医,确诊后遵医嘱使用开喉剑喷雾剂、康复新液等药物缓解症状。患儿康复后仍须观察1-2周,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心肌炎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