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拉稀便不一定是肠癌,可能与饮食不当、肠道感染、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等因素有关。肠癌通常伴随排便习惯改变、便血、体重下降等症状,需结合肠镜等检查确诊。
饮食不当是长期拉稀便的常见原因,如过量摄入生冷、辛辣或高脂食物,可能刺激肠道蠕动加快。肠道感染如细菌性痢疾或轮状病毒感染,可能引发急性腹泻迁延不愈。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常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多与精神压力相关。炎症性肠病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会导致慢性腹泻伴腹痛。肠癌引起的腹泻多呈进行性加重,常伴有贫血或腹部包块。
肠癌导致的腹泻通常具有特征性表现,如粪便变细、里急后重感或黏液血便。肿瘤生长可能阻塞肠腔导致腹泻与便秘交替,右半结肠癌更易引发隐性出血。但早期肠癌可能仅表现为轻微排便习惯改变,与功能性肠病症状相似。40岁以上人群若出现不明原因腹泻持续超过1个月,需警惕肿瘤可能。
建议出现长期腹泻时记录排便频率和性状变化,避免自行服用止泻药物掩盖病情。可先进行粪便隐血试验和血液肿瘤标志物筛查,必要时需完成结肠镜检查。日常应注意饮食卫生,减少酒精和咖啡因摄入,适量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肠道功能,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到消化内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