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可通过专业心理量表评估、症状对照、躯体检查、社会功能评估及病史追溯等方式综合判断。抑郁症可能与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失衡、应激事件、慢性疾病或药物副作用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持续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睡眠障碍、食欲改变及自杀倾向等症状。
1、心理量表评估使用标准化抑郁自评量表如PHQ-9或SDS进行初步筛查,需在安静环境下独立完成。量表包含情绪状态、睡眠质量等维度,总分超过临界值提示抑郁风险。但自评结果不能替代临床诊断,若得分较高建议携带结果至精神科复诊。医院常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等他评工具进行专业评估。
2、核心症状对照持续两周以上存在情绪低落、快感缺失等核心症状,或伴随注意力下降、自我否定等附加症状需警惕。典型表现包括晨重夜轻的情绪波动、无明确原因的躯体疼痛、反复出现死亡念头。症状需明显影响工作学习或人际关系,且排除丧亲等正常哀伤反应。
3、躯体医学检查甲状腺功能异常、贫血等躯体疾病可能引发类似抑郁症状。需完成血常规、激素水平检测等基础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干扰素等药物也可能导致药源性抑郁,需由医生评估用药史与症状关联性。
4、社会功能评估观察近期工作出错率、社交回避程度等社会功能变化。抑郁症患者常出现工作效率下降、无故缺勤、回避亲友聚会等行为。家属可协助记录患者日常活动参与度、个人卫生维护情况等细节,这些客观指标对辅助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5、病史追溯分析收集个人及家族精神病史,抑郁症有显著遗传倾向。了解既往是否有过轻躁狂发作,以鉴别双相障碍。追溯重大生活事件如离婚失业等应激源,评估创伤后应激障碍共病可能。儿童期虐待史或长期校园霸凌经历可能增加抑郁易感性。
建议保持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如每天30分钟快走或瑜伽练习。饮食可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鱼类、核桃等食物。避免孤立独处,可参与读书会等轻度社交活动。所有自测结果均需经精神科医生面诊确认,切勿自行使用抗抑郁药物。若出现自伤念头或连续失眠超过两周,应立即至专科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