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压测量、子宫恢复检查、乳房检查等项目。产后检查有助于评估产妇身体恢复情况,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建议产妇在医生指导下完成相关检查。
1、血常规血常规检查主要观察血红蛋白、白细胞等指标,判断是否存在贫血或感染。产后失血可能导致贫血,表现为乏力、头晕等症状。白细胞异常升高可能提示产褥感染,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评估。
2、尿常规尿常规检查可检测尿蛋白、尿糖等指标,评估肾脏功能。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需重点关注尿蛋白变化。尿路感染在产后较为常见,可能出现尿频、尿急等症状。
3、血压测量血压监测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尤为重要,可评估血压恢复情况。持续高血压可能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需定期监测并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
4、子宫恢复检查通过触诊和超声检查评估子宫复旧情况,观察恶露量及性状。子宫复旧不良可能导致产后出血,表现为恶露量多、持续时间长。超声检查可发现宫腔残留等异常。
5、乳房检查检查乳房有无肿块、压痛,评估哺乳情况。乳腺炎表现为乳房红肿热痛,可能伴有发热。乳汁淤积需及时处理,避免发展为乳腺脓肿。
产后检查时间通常在分娩后6周左右进行,但高危产妇可能需要提前复查。检查前应保持会阴清洁,穿着宽松衣物。哺乳期产妇检查前可先哺乳以减轻乳房胀痛。检查后应遵医嘱进行适当休息,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铁剂等营养素。产后适度运动有助于身体恢复,但需避免剧烈活动。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复查。
内分泌化验项目主要有甲状腺功能检查、性激素六项、血糖相关检查、肾上腺激素检测、生长激素测定等。内分泌系统涉及多种激素分泌异常,需根据具体症状选择针对性检查项目。
1、甲状腺功能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包括促甲状腺激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等指标,主要用于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甲状腺功能异常可能表现为心悸、体重异常变化、怕热或畏寒等症状。检查前需空腹8小时,避免剧烈运动影响结果准确性。若发现异常可进一步进行甲状腺超声或抗体检测。
2、性激素六项性激素六项包含促卵泡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孕酮、睾酮和泌乳素检测,适用于月经紊乱、不孕不育、多毛症等生殖内分泌问题。女性检查需避开月经周期特定时段,部分项目需空腹采血。结果异常可能提示多囊卵巢综合征、高泌乳素血症等疾病,需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判断。
3、血糖相关检查血糖相关检查涵盖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释放试验,用于糖尿病筛查和胰岛素抵抗评估。检查前3天需保持正常饮食,避免刻意节食。血糖异常可能伴随多饮多尿、体重下降或皮肤感染难愈等症状,长期控制不佳可能引发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
4、肾上腺激素检测肾上腺激素检测包括皮质醇、醛固酮、肾上腺素等指标,适用于高血压、低血钾、向心性肥胖等疑似库欣综合征或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情况。部分项目需进行动态试验如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采血时间严格限定在早晨8点前后。异常结果可能提示肾上腺肿瘤或增生性疾病。
5、生长激素测定生长激素测定主要用于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或成人肢端肥大症筛查,常结合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检测提高准确性。检查前需禁食10小时,部分医院要求进行运动激发试验。生长激素分泌异常可能导致巨人症或侏儒症,确诊后需进行垂体MRI检查明确病因。
进行内分泌化验前应避免熬夜、饮酒和剧烈运动,部分项目需提前停药或特殊准备。检查后建议保留完整报告供复诊对比,异常结果需结合临床症状由专科医生解读。日常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有助于内分泌系统稳定,出现持续消瘦、口渴、乏力等典型症状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