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和乙肝均为病毒性肝炎,但两者的危险程度因病程、并发症和治疗难度而有所不同。乙肝可能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丙肝则更易发展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且症状隐匿,早期诊断困难。丙肝可通过抗病毒药物如索磷布韦、达卡他韦和格卡瑞韦联合治疗,乙肝则需长期使用恩替卡韦、替诺福韦和阿德福韦等药物控制病毒复制。预防方面,乙肝可通过疫苗接种有效预防,丙肝尚无疫苗,主要通过避免血液接触传播。日常生活中,建议定期体检,尤其是有高危行为的人群,早期发现和治疗可显著降低肝病风险。饮食上应避免高脂肪、高糖食物,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鱼类、蛋类和新鲜蔬菜。运动方面,适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和肝功能。
丙型肝炎若不治疗可能导致肝脏持续损伤,通常不建议放任不治疗。丙型肝炎的进展与个体免疫状态、病毒载量、肝脏基础条件等因素相关,部分患者可能长期无症状,但多数会逐渐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
病毒持续复制会引发慢性肝脏炎症,初期可能仅表现为疲劳或轻度肝区不适,随着肝细胞反复坏死和纤维化,肝功能逐渐失代偿。部分患者因免疫系统抑制可能出现病毒自发清除,但概率极低。未治疗者中约半数会在感染后20-30年出现肝硬化,其中部分可能进展为肝细胞癌。
存在特殊情况下,如高龄患者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时,医生可能评估治疗风险大于获益。某些基因1b型感染者可能携带自限性病毒株,但需通过定期肝穿活检确认肝脏无活动性病变。妊娠期女性也需暂缓抗病毒治疗,待分娩后再行干预。
丙型肝炎患者应严格戒酒并控制体重,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定期监测肝功能、肝脏超声和甲胎蛋白水平,出现食欲减退或皮肤黄染需立即就医。目前直接抗病毒药物治愈率超过95%,早期治疗可显著降低肝癌发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