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大小便失禁可能由盆底肌松弛、神经系统病变、泌尿系统感染、便秘或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
1、盆底肌松弛:
随着年龄增长,盆底肌肉和韧带逐渐松弛,对膀胱和直肠的控制力减弱。这种情况在多次分娩的女性中更为常见。可通过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力量,严重时需考虑生物反馈治疗。
2、神经系统病变:
脑卒中、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系统疾病会影响排尿排便的神经反射。这类疾病通常伴随肢体活动障碍或认知功能下降。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同时配合间歇导尿等辅助措施。
3、泌尿系统感染:
老年人免疫力下降易发生尿路感染,炎症刺激会导致尿急、尿失禁。常伴有排尿灼热感、尿液浑浊等症状。确诊后需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保持会阴部清洁。
4、慢性便秘:
长期便秘使直肠扩张,减弱肠道敏感度,可能引发溢出性失禁。这种情况多与膳食纤维摄入不足、活动减少有关。建议增加高纤维食物摄入,必要时使用缓泻剂。
5、药物副作用:
部分降压药、利尿剂、镇静剂可能影响膀胱功能或导致嗜睡而引发失禁。调整用药方案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停药。
建议老人保持规律作息,每日进行适量步行锻炼;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膳食纤维,控制饮水量和排尿时间;选择透气吸湿的内衣裤,必要时使用成人纸尿裤。家属应给予充分理解和支持,帮助老人建立如厕习惯,定期陪同就医复查。出现发热、血尿、剧烈腹痛等伴随症状时需立即就医。
大小便失禁是指无法自主控制排尿或排便,患者可能感到肛门或尿道括约肌失去收缩能力。
大小便失禁通常表现为尿液或粪便不自主流出,可能伴随肛门或尿道周围皮肤潮湿、瘙痒或灼热感。部分患者在咳嗽、打喷嚏或运动时出现漏尿,称为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患者会突然产生强烈尿意且难以延迟排尿。排便失禁可能因直肠感觉减退导致粪便溢出而无便意,也可能因肛门括约肌损伤出现完全失控。长期失禁可能引发会阴部皮肤炎症、尿路感染或社交恐惧。
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病因,日常可使用成人纸尿裤并保持会阴清洁,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