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常用的抗过敏药物主要有抗组胺药、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鼻用糖皮质激素、减充血剂、免疫调节剂五大类。
1、抗组胺药:
通过阻断组胺H1受体缓解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等症状。常用第二代口服药物包括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等,这类药物嗜睡副作用较轻。鼻喷剂型如氮卓斯汀起效更快,适合急性发作时使用。
2、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主要针对鼻塞症状,通过抑制白三烯的炎症作用改善气道水肿。代表药物孟鲁司特钠需每日规律服用,特别适用于合并哮喘的过敏性鼻炎患者,可与其他抗过敏药物联合使用。
3、鼻用糖皮质激素:
局部抗炎效果显著,能全面控制鼻痒、喷嚏、流涕、鼻塞四大症状。常用丙酸氟替卡松、布地奈德、糠酸莫米松等鼻喷雾剂,需连续使用1-2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适合中重度持续性过敏性鼻炎。
4、减充血剂:
盐酸羟甲唑啉等鼻用减充血剂可快速缓解鼻塞,但连续使用不宜超过7天,避免引起药物性鼻炎。这类药物通常作为辅助用药,在急性鼻塞严重时短期配合其他抗过敏药物使用。
5、免疫调节剂:
对于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重度患者,可考虑使用奥马珠单抗等靶向生物制剂。这类药物通过阻断免疫球蛋白E发挥作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皮下注射治疗。
过敏性鼻炎患者日常需注意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洗床品,使用防螨面料;花粉季节减少外出并佩戴防护口罩;饮食上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欧米伽3脂肪酸;坚持鼻腔冲洗可减少过敏原残留。症状持续或加重时应及时就医调整用药方案,避免长期自行使用减充血剂导致药物依赖性鼻炎。
荨麻疹常用的抗过敏药主要有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依巴斯汀、咪唑斯汀等。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出现风团、瘙痒等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组胺药物进行治疗。
一、氯雷他定氯雷他定是第二代抗组胺药,能有效缓解荨麻疹引起的皮肤瘙痒、红肿等症状。该药物作用时间长,通常每日服用一次即可。氯雷他定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较小,适合长期使用。使用期间可能出现口干、头痛等不良反应,肝功能不全者需慎用。
二、西替利嗪西替利嗪属于长效抗组胺药,适用于急慢性荨麻疹的治疗。该药物能快速缓解皮肤瘙痒和风团症状,且嗜睡等副作用较轻。西替利嗪对季节性过敏性鼻炎也有较好效果。肾功能不全患者需调整剂量,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三、地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是氯雷他定的活性代谢物,抗过敏作用更强。该药物对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有显著疗效,能持续24小时抑制组胺释放。地氯雷他定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几乎不会引起嗜睡。严重肝功能损害患者需在医生监护下使用。
四、依巴斯汀依巴斯汀具有强效抗组胺作用,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荨麻疹。该药物起效快,能有效减轻皮肤瘙痒和红肿症状。依巴斯汀对心脏钾通道影响小,安全性较高。使用期间应避免与葡萄柚汁同服,可能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五、咪唑斯汀咪唑斯汀兼具抗组胺和抗炎双重作用,对慢性荨麻疹效果显著。该药物能抑制多种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皮肤过敏反应。咪唑斯汀不良反应较少,偶见乏力、胃肠道不适等症状。严重心脏病患者使用前应咨询
荨麻疹患者除药物治疗外,应注意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避免搔抓患处。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可能致敏的海鲜等。保持规律作息,适当锻炼增强体质。如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呼吸困难等严重反应,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