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呆症症状出现后需进行认知评估、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基因检测和脑脊液检测等五项核心检查。
1、认知评估:
通过标准化量表如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或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定量评估记忆力、语言能力和执行功能。评估需在安静环境中由专业医师完成,耗时约15-30分钟,结果可区分轻度认知障碍与痴呆程度。
2、血液检查:
包括甲状腺功能、维生素B12水平、梅毒血清学检测等项目,用于排除甲状腺功能减退、营养缺乏症和神经梅毒等可逆性痴呆病因。需空腹采静脉血5-10毫升,异常指标可能提示需针对性治疗。
3、影像学检查:
头部CT或MRI可显示脑萎缩程度、海马体积缩小及白质病变,帮助鉴别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等类型。MRI弥散加权成像还能发现早期微小梗死灶,检查前需去除金属物品,无创过程约20分钟。
4、基因检测:
针对早发性痴呆患者检测APP、PSEN1/2等基因突变,采用外周血样本进行二代测序。阳性结果可明确遗传性痴呆分型,但需遗传咨询师解读,健康人群预测价值有限。
5、脑脊液检测:
通过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检测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水平。异常蛋白沉积模式可辅助诊断阿尔茨海默病,操作需严格无菌,术后需平卧6小时防止低颅压头痛。
日常建议保持地中海饮食模式,适量补充深海鱼类和坚果类食物;每周进行3次以上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建立规律的睡眠节律;参与社交活动和认知训练游戏;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家属应协助制作记忆提示卡片,避免患者独自使用危险物品,就诊时携带既往检查资料和用药清单。
老年痴呆症一般是指阿尔茨海默病,易患人群包括高龄老人、有家族遗传史者以及长期患有高血压或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年龄增长是主要风险因素,65岁以上人群患病概率显著增加。家族中存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人群患病风险可能更高。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若控制不佳,可能加速脑血管损伤,增加患病风险。长期缺乏社交活动或脑力锻炼的人群,大脑认知功能容易衰退。头部受过严重外伤或长期接触有毒物质的人群也需警惕。这类人群通常会出现记忆力减退、语言能力下降、方向感丧失等症状。
建议高风险人群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并定期进行认知功能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