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慢性鼻窦炎是指双侧鼻窦黏膜的慢性炎症,病程超过12周,主要表现为鼻塞、流脓涕、头痛等症状。双慢性鼻窦炎可能与细菌感染、过敏反应、解剖结构异常、免疫功能低下、鼻腔纤毛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
1、细菌感染细菌感染是双慢性鼻窦炎的常见原因,常见致病菌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细菌感染可能导致鼻窦黏膜充血肿胀,分泌物增多且黏稠,形成脓性鼻涕。患者可能出现鼻塞、头痛、面部压迫感等症状。治疗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呋辛酯片、克拉霉素分散片等抗生素药物控制感染。
2、过敏反应过敏性鼻炎患者接触过敏原后,可能引发鼻窦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炎症,导致双慢性鼻窦炎。常见过敏原有尘螨、花粉、动物皮屑等。患者除鼻塞流涕外,常伴有阵发性喷嚏、鼻痒等症状。治疗需避免接触过敏原,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孟鲁司特钠咀嚼片等抗过敏药物。
3、解剖结构异常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鼻息肉等解剖结构异常可能阻碍鼻窦引流,导致分泌物滞留引发双慢性鼻窦炎。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鼻塞、嗅觉减退等症状。对于严重结构异常者,可能需要考虑鼻内镜手术治疗,如鼻中隔矫正术、鼻甲部分切除术等。
4、免疫功能低下糖尿病、艾滋病等疾病导致免疫功能低下时,患者更容易发生鼻窦感染且难以痊愈。这类患者除鼻窦炎症状外,可能伴有反复感染、乏力等全身表现。治疗需在控制原发病基础上,加强营养支持,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免疫调节剂。
5、鼻腔纤毛功能障碍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或长期吸烟等因素可能导致鼻腔纤毛清除功能下降,分泌物无法及时排出而引发双慢性鼻窦炎。患者常有黏稠分泌物积聚,可能伴有慢性咳嗽等症状。治疗可尝试生理盐水鼻腔冲洗,严重者需考虑黏液溶解剂如乙酰半胱氨酸颗粒。
双慢性鼻窦炎患者日常应注意保持鼻腔清洁,可使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进行护理。避免接触烟雾、粉尘等刺激性物质,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适当增加饮水量有助于稀释分泌物。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抵抗力,但应避免在污染严重的环境中锻炼。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慢性鼻窦炎服用藿胆片一般需要7-14天,具体疗程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个体差异及医生指导调整。
藿胆片作为中成药,主要用于缓解慢性鼻窦炎引起的鼻塞、流脓涕等症状。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通常用药7天左右可见改善,若症状持续但未加重,医生可能建议延长至10天。症状较明显或反复发作的患者,可能需要连续服用10-14天,部分病例需配合其他药物联合治疗。用药期间需观察鼻腔分泌物性状变化及头痛是否减轻,避免自行增减药量。藿胆片含广藿香、猪胆粉等成分,脾胃虚寒者慎用,可能出现胃部不适等不良反应。慢性鼻窦炎易复发,即使症状缓解也建议完成完整疗程。
治疗期间应保持鼻腔清洁,可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避免用力擤鼻。饮食宜清淡,减少辛辣刺激及油腻食物摄入,戒烟限酒。若用药14天后症状未缓解或出现发热、面部肿胀,需及时复诊调整方案。慢性鼻窦炎患者平时需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必要时可进行鼻窦CT复查评估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