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儿科

婴儿不拉屎怎么办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医生回答专区

谢江强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立即预约

医生推荐

相似问题

推荐 拉屎之后有血怎么回事

排便后出血可能由痔疮、肛裂、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结直肠癌等原因引起。排便后出血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遵医嘱治疗。

1、痔疮

痔疮是肛门静脉曲张形成的团块,排便时摩擦可能导致出血。痔疮出血通常为鲜红色,附着在粪便表面或便后滴血。调整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有助于软化大便,减少出血。温水坐浴可缓解肛门不适。痔疮膏、痔疮栓等药物可减轻症状。严重痔疮需考虑手术治疗。

2、肛裂

肛裂是肛门皮肤撕裂,排便时疼痛明显并伴有少量鲜红色出血。保持肛门清洁干燥有助于裂口愈合。使用润肠通便药物避免便秘加重肛裂。局部涂抹药膏可促进伤口愈合。慢性肛裂可能需要手术修复。

3、肠息肉

肠息肉是肠道黏膜隆起性病变,表面血管破裂可导致便血。息肉出血量通常较少,血液可能与粪便混合。肠镜检查可明确诊断并同时切除息肉。定期复查有助于预防息肉复发或恶变。

4、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是慢性肠道炎症,常见黏液脓血便。疾病活动期可能出现腹痛、腹泻伴血便。美沙拉嗪、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可控制炎症。严重病例需住院治疗或考虑手术切除病变肠段。

5、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可能导致持续性便血,血液常与粪便混合或呈暗红色。肿瘤可能伴随排便习惯改变、腹痛、消瘦等症状。肠镜检查结合病理活检可确诊。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切除、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

排便后出血患者应注意保持肛门清洁,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增加膳食纤维和水分摄入有助于预防便秘。适度运动促进肠道蠕动。避免久坐久站减轻肛门压力。出现持续或大量出血应及时就医检查,明确诊断后遵医嘱治疗。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肠道病变。

科普推荐

查看更多科普
查看更多科普

医院推荐

更多

行业资讯

热门标签

怀孕 食管炎 病毒性肠炎 肩关节结核 脑动脉夹层 副球孢子菌病 肝内胆管结石 梅克尔细胞癌 胎儿宫内发育迟缓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医药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