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腺瘤阴式手术是通过阴道途径切除病灶的微创手术方式,适用于病灶位置特殊或患者有保留子宫需求的情况。手术方式主要包括阴式子宫肌腺瘤剔除术、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术等,具体选择需结合病灶大小、位置及患者生育需求综合评估。
1、术前评估:
术前需完善盆腔核磁共振明确病灶范围,评估阴道操作空间及子宫活动度。同时需排除阴道炎症等手术禁忌症,确保手术安全性。
2、麻醉方式:
多采用全身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麻醉起效后取膀胱截石位,消毒铺巾后放置阴道拉钩暴露手术视野。
3、病灶定位:
经阴道后穹窿或前穹窿切口进入盆腔,通过双合诊或术中超声定位肌腺瘤位置,在瘤体表面作纵形切口直达病灶。
4、病灶切除:
沿假包膜层钝性分离瘤体,电凝止血后完整剔除病灶。较大创面采用可吸收线分层缝合,必要时放置阴道引流条。
5、术后处理:
术后24小时拔除引流条,预防性使用抗生素3-5天。需密切观察阴道出血情况,定期复查超声评估子宫恢复状态。
术后三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及性生活,建议穿戴棉质内裤保持会阴清洁。饮食宜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鱼肉蛋奶及新鲜蔬果,可适当进行盆底肌训练促进恢复。出现异常阴道流血或发热症状需及时复诊,术后半年需复查肿瘤标志物及影像学检查排除复发。
肾上腺瘤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高血压、低血钾、向心性肥胖、皮肤紫纹、异常体毛增多等表现。肾上腺瘤主要有皮质腺瘤、髓质腺瘤、转移性肿瘤等类型,可能与遗传因素、内分泌紊乱、基因突变等因素有关。
1、高血压肾上腺瘤可能导致醛固酮或儿茶酚胺分泌异常,引发持续性或阵发性血压升高。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心悸、视物模糊等症状,血压波动与体位变化无关。这种情况需通过血尿激素检测、肾上腺CT等检查明确诊断,可遵医嘱使用盐酸酚苄明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硝苯地平控释片等药物控制血压。
2、低血钾醛固酮分泌型肿瘤可导致肾小管排钾增多,出现乏力、肌无力、心律失常等低钾症状。患者可能伴随多饮多尿、夜尿增多,血钾常低于3.5mmol/L。需通过醛固酮肾素比值测定定位诊断,必要时可服用螺内酯片、氯化钾缓释片、门冬氨酸钾镁片等药物纠正电解质紊乱。
3、向心性肥胖皮质醇分泌过多会引起脂肪重新分布,表现为满月脸、水牛背伴四肢纤细。患者皮肤变薄易淤青,可能出现葡萄糖耐量异常。需通过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确诊,治疗可选用米非司酮片、酮康唑片、甲吡酮胶囊等皮质醇合成抑制剂。
4、皮肤紫纹皮质醇增多会导致真皮层胶原蛋白断裂,在腹部、大腿等部位出现宽大紫红色条纹。紫纹宽度常超过1厘米,按压不褪色。这种情况需评估24小时尿游离皮质醇水平,必要时行垂体MRI排除库欣病。
5、体毛异常雄激素分泌型肿瘤可引起女性多毛、痤疮、月经紊乱,男性可能出现性早熟。儿童患者可见阴毛提早发育,成人女性可有声音低沉等男性化体征。需检测血清睾酮、硫酸脱氢表雄酮等指标,治疗可选用醋酸环丙孕酮片、螺内酯片、来曲唑片等抗雄激素药物。
建议定期监测血压和电解质,避免高盐饮食及剧烈情绪波动。若出现进行性体重增加、肌无力加重或严重心律失常,应及时复查肾上腺CT或MRI。术后患者需长期随访激素水平,根据内分泌科医生指导逐步调整药物剂量。日常注意记录症状变化,避免自行服用含甘草成分的保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