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一生中流产次数没有绝对上限,但反复流产可能增加子宫内膜损伤、宫腔粘连、继发不孕等风险。流产方式主要包括药物流产、人工流产手术等,具体需根据妊娠周期、健康状况等由医生评估。
药物流产适用于妊娠49天内的早期妊娠,通过米非司酮片联合米索前列醇片终止妊娠,对子宫内膜损伤相对较小,但可能存在流产不全需二次清宫的风险。人工流产手术包括负压吸引术和钳刮术,妊娠10周内多采用负压吸引术,操作时间短但可能引起子宫穿孔或宫颈损伤。妊娠10-14周需行钳刮术,手术难度和并发症风险相应增加。无论何种方式,术后均需预防感染,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甲硝唑片等抗生素,并监测出血情况。
连续多次流产可能导致子宫内膜基底层受损,引发宫腔粘连表现为月经量减少甚至闭经,严重时需行宫腔镜粘连分离术。反复宫腔操作还会增加盆腔炎概率,造成输卵管堵塞或积水,进而导致继发性不孕。有研究显示流产3次以上者,胎盘植入、早产等产科并发症概率显著上升。特殊体质女性可能单次流产即引发严重并发症,如凝血功能障碍者可能出现大出血。
流产后应严格避孕6个月以上,推荐使用短效避孕药如屈螺酮炔雌醇片帮助内膜修复,或选择避孕套等屏障法。术后1个月内禁止盆浴及性生活,补充瘦肉、动物肝脏等富含铁的食物纠正贫血,定期复查超声评估子宫恢复情况。有生育需求者建议孕前进行输卵管造影和宫腔环境评估,发现异常需及时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