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血过多休克属于急危重症,可能迅速导致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失血性休克的后果主要有意识模糊、血压骤降、器官缺血性损伤、代谢性酸中毒、凝血功能障碍等。
1、意识模糊脑组织对缺氧极为敏感,当失血量超过全身血量的20%时,脑灌注不足会导致定向力障碍、烦躁或嗜睡。随着休克进展可能出现昏迷,此时需立即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同时使用重酒石酸间羟胺注射液维持血压,避免脑细胞不可逆损伤。
2、血压骤降循环血容量锐减使心输出量下降,收缩压可低于90mmHg并伴随脉搏细速。临床需快速输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恢复有效循环,必要时联合盐酸多巴胺注射液提升心肌收缩力。持续低血压状态会引发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3、器官缺血性损伤肾脏是最早受累的器官,表现为尿量减少至每小时少于30毫升,严重时出现急性肾小管坏死。肝脏缺血会导致转氨酶升高,肠系膜缺血可能引发肠源性感染。需通过输血及注射用盐酸纳洛酮改善微循环。
4、代谢性酸中毒组织无氧代谢产生大量乳酸,动脉血pH值可低于7.2。酸中毒会抑制心肌收缩力并降低血管活性药物敏感性,需静脉滴注碳酸氢钠注射液纠正,同时通过机械通气调整呼吸性代偿。
5、凝血功能障碍大量失血后血小板及凝血因子耗竭,可能出现皮肤瘀斑、穿刺点渗血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表现。需输注新鲜冰冻血浆补充凝血因子,配合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控制出血。
失血性休克患者应立即平卧并抬高下肢,避免随意搬动加重循环不稳定。院前急救时可使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活动性出血部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注意保暖。恢复期需增加瘦肉、动物肝脏等富含铁和优质蛋白的食物,配合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但需避免剧烈运动直至血红蛋白恢复正常水平。定期监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及时发现潜在并发症。
肾上腺素可以用于治疗心源性休克,是临床抢救的常用药物之一。心源性休克主要由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心肌炎等因素导致,表现为血压骤降、意识模糊、四肢湿冷等症状。肾上腺素通过激动α和β受体,增强心肌收缩力、升高血压,但需严格掌握剂量以避免心律失常等副作用。
心源性休克时心脏泵血功能急剧下降,全身器官灌注不足。肾上腺素能迅速收缩外周血管,提高主动脉舒张压,保证冠状动脉血流;同时增强心肌收缩力和心率,短期内改善心输出量。临床通常采用静脉推注或持续泵注方式给药,剂量需根据血压、尿量等指标动态调整。使用过程中需密切监测心电图,警惕室性心动过速、心肌缺血等不良反应。合并严重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可能因心肌耗氧量增加而加重病情,需谨慎评估。
对于对肾上腺素反应不佳的患者,可能需要联合使用去甲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等血管活性药物。部分病例还需同步进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机械循环支持等干预措施。长期大剂量使用可能导致组织缺血坏死、代谢性酸中毒,故症状稳定后应逐步减量。心源性休克患者需在重症监护室接受全面治疗,包括纠正电解质紊乱、维持氧合、病因治疗等综合措施。
心源性休克属于急危重症,肾上腺素的使用需由专业医疗团队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决定。患者及家属应积极配合抢救,避免自行调整药物。恢复期需低盐饮食、限制活动量,定期复查心功能。若出现胸闷、气促等症状需立即就医,不可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