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和毛囊炎可通过发病部位、症状特征及病因进行区分。肛瘘是肛周脓肿破溃后形成的异常管道,多表现为肛门周围反复流脓、肿痛;毛囊炎是毛囊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常见于臀部、腹股沟等毛发密集处,以红肿热痛的小脓疱为特征。
1、发病部位肛瘘的瘘管开口通常位于肛门周围3厘米范围内,内口多连通直肠或肛窦,外口可见于肛周皮肤。毛囊炎好发于毛发旺盛区域,如臀部、大腿根部或会阴部,病灶孤立且局限于单个毛囊。
2、症状表现肛瘘患者常有肛门潮湿、瘙痒及黄色脓液渗出,急性发作时可伴发热。触诊可触及条索状硬结通向肛内。毛囊炎表现为毛囊为中心的红色丘疹或脓疱,直径多小于1厘米,按压有疼痛感,脓液排出后易结痂愈合。
3、病因差异肛瘘多继发于肛腺感染,与克罗恩病、结核等系统性疾病相关。毛囊炎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糖尿病或免疫力低下者易复发。肛瘘需影像学检查确认瘘管走行,毛囊炎通过视诊即可诊断。
4、病程特点肛瘘呈慢性迁延性病程,自愈概率低,常需手术切除瘘管。毛囊炎多为急性过程,7-10天可自愈,严重者需外用莫匹罗星软膏等抗生素治疗。肛瘘反复感染可能导致肛门失禁,毛囊炎愈后一般不留瘢痕。
5、检查方法肛瘘需进行肛门指诊、肛周超声或MRI明确瘘管走向。毛囊炎通过皮肤镜观察即可确诊,脓液培养可鉴定病原菌。复杂性肛瘘可能需瘘管造影,而毛囊炎无须特殊检查。
日常应注意肛周清洁干燥,避免久坐压迫。肛瘘患者需及时就医防止感染扩散,饮食宜清淡少刺激。毛囊炎患者应穿着透气衣物,避免搔抓破损。两者均需保持规律作息以增强免疫力,若症状持续加重或伴随发热需专科诊治。